创新方法 搭建平台
浚县加强基层党建助力脱贫攻坚
浚县是传统的农业县,农村基础条件相对较差。目前,全县有贫困户4664户、贫困人口12858人,建档立卡省级贫困村20个。今年以来,浚县抓住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有利时机,围绕抓党建、强基础、促脱贫工作思路,切实加强基层党的建设,积极探索引领群众脱贫致富新途径。
一是抓好阵地,夯实脱贫攻坚组织基础。坚持把阵地建设作为推进脱贫攻坚的基础性工作,以开展“基层组织建设提升年”为抓手,认真抓好农村党支部分类定级工作,年初,按照学、述、议、评、审、亮“六步工作法”,对全县457个农村党支部实行分类定级、“星级化”动态管理,69个农村党支部被评为“五星”级。加强软弱涣散党支部整顿,将“二星”党支部列为软弱涣散党支部重点,针对支部班子“瘫”、工作落实“难”、作用发挥“软”、战斗能力“弱”等问题,研究制定工作方案,逐村建立台账和问题清单,强化举措、落实责任、抓好整顿,年底前,46个软弱涣散党支部将全部实现晋位升级。突出党建示范点、示范带引导带动作用,采取“支部+专业合作组织+贫困户”、“支部+党员致富先锋+贫困户”等模式,新建农村党建示范点13个、培育党建示范带6条,聚集党建优势,带动贫困群众加快脱贫致富步伐。
二是建强队伍,提供脱贫攻坚人才支撑。坚持把农村支部“第一书记”作为推进脱贫攻坚的排头兵,按照“党务干部派弱村、经济干部派贫困村、科技干部派产业村、政法干部派乱村”的办法,因材用人、精准用人,选派39名优秀机关干部到农村支部任第一书记,实现了全县软弱涣散村和贫困村党组织全覆盖。出台“第一书记”管理办法,实行工作绩效动态考核,使每名“第一书记”带着感情进村入户,与群众打成一片,知群众事、解群众忧、想群众想、暖群众心,做服务群众的“贴心人”。加强农村党支部“第一书记”业务培训和工作指导,引导他们提高认识、掌握政策、明确任务,提高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和本领。目前,20名驻省级贫困村“第一书记”,履职尽责、发挥作用,积极搞好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成功申报道路建设、危房改造、安全饮水等项目25个,涉及资金660万元。
三是丰富载体,搭建脱贫攻坚一线阵地。坚持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围绕提升服务群众能力和水平,规范党群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全县11个乡镇、街道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按照一个阵地、多种功能、全程服务的定位,把脱贫攻坚工作融入便民服务、党员活动、办公议事、教育培训、矛盾调解5个窗口,党员干部面对面、零距离服务群众,为群众代理代办各类事项8613项、办理民生实事2100多件,化解各类矛盾纠纷652起。加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专项投资165万元,新建改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21个,改善条件、提升功能,成为了党员联系群众之家。扎实开展“有理想信念和奉献精神、把路子带对,有经济头脑和致富本领、把发展带好,有良好品行和公道之心、把作风带正” “三有三带”活动,充分发挥农村党支部书记凝心聚力、服务群众、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作用。今年以来,培训农村党支部书记430人次,培养“一好双强”型农村党支部书记321人。
四是完善机制,强化脱贫攻坚制度保障。坚持以制度创新推动脱贫攻坚工作落实,健全完善基层民主科学决策和便民服务机制,出台“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十必须十不准”规定、操作规范20条和便民服务规范“十要十不准”制度,科学决策村级事项,提升便民服务水平,全县运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讨论决定村内重大事项953项,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实际问题4526个。探索建立“农村基层组织活动周”制度,每个农村党支部每月的第一周集中开展党组织活动,学习党的理论和创业技能,联系帮扶困难群众。制度实行以来,全县所有农村党支部普遍开展活动9次以上,参与农村党员达1.6万人次。建立农村干部和党员关怀帮扶机制,严格按照“865”标准,发放农村干部工作报酬补贴。今年以来,发放农村干部工作报酬1351.8万元、离任村干部补贴47万元、贫困党员慰问金21万元,有效调动了农村党员干部推进脱贫攻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