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走进浚县 > 文化遗产

浚县大平调

浚县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位于河南省北部。浚地商代称黎,为畿内地。汉置黎阳县,至明洪武元年始称浚县。境内交通发达,黄河、大运河、御河分别在不同历史时期流经浚县,以通漕运;今天,京广铁路、107国道、京珠、濮鹤高速穿境而过,可达八方。

西路大平调俗称“大梆戏”。其演出活动最早见于明弘治十一年的《重修滑台明福寺碑记》副碑:“以上布施除修葺佛塔外,敬献大梆戏、大弦戏各一台”。浚县是西路大平调的发祥地,有志书可考的见于《浚县戏曲志》。“自清乾隆五十年一直有西路大平调”,和“清光绪十三年,浚县城内西街经学政选报入国子监贡生、端木子贡的后裔端木广仁蓄养西路大平调戏班,俗称端家班”。清末以来,浚县西路大平调就有14个班社先后成立,小唱班更是多达100多个。大平调西、东路之分由来已久,就是“自清乾隆50年”算起,西路大平调也有200多年的历史了。其本质的分界在于活动地域方言语调的不同、又经过长期的流变沿革,从而形成各自音乐唱腔系统的不同风貌。以西路大平调各行当都是大小嗓相结合的唱法为例,足以凸显出与东路的严格界分。

西路大平调的表演艺术阔放质朴,直取率真。各个行当自有程式,身段造型酷似社火、灯笼画、寺庙壁画、洋洋洒洒,蔚为大观。传统的武打戏最能表现这一特色,戏中不乏真刀真枪,如:《收卢俊义》中的“镗镰削柳椽”,“十八杆”颇似民间武术对打。更有敌我以力相搏者,双方赤膊光背,用“碰肚”决定胜负。其脸谱艺术、彩头等更是异彩纷呈,这些表现形式极具戏曲的原始生态。西路大平调的音乐唱腔独树一帜,素有“锣鼓曲牌四百支,自家伴奏自家吟,唱腔板式八十种,百啭回肠唱古今”之说。尤其是在《打登州》等十几部传统戏里都不同程度的、有些甚至是整本戏竟然是曲牌体音乐结构,更为学术界提供了新的文化认识课题。

从西路大平调的流变史看,它完整的保留了各个时期的原始风貌,是豫北、冀南、鲁西南、晋东南地区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遗存。数百年来,起到了与人民忧喜相关的不可替代的精神作用。

上一篇:返回列表下一篇:社火
 

中国河南浚县政府门户网站  河南浚县人民政府主办

备案序号:豫ICP备05010386号  豫公网安备 41062102410634号

地址:浚县黎阳路62号   E-mail:xxwz0001@163.com

网站标识码:410621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