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 > 规划计划

关于浚县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计划执行情况与2015年计划(草案)的 报 告

发布时间:2015-05-22 12:04:38发布人:阅读: 次

   各位代表:

  受县政府委托,现向大会报告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5年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去年以来,面对宏观形势趋紧、各种不利因素交织的严峻形势,全县上下围绕既定目标,抓实三项重点,推进四个提升,全力做好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等各项工作,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经济社会发展保持良好态势。

  (一)经济持续平稳增长。初步核算,全县生产总值完成157.1亿元,同比增长10.8%。其中,一产32.5亿元,增长4%;二产90.3亿元,增长13.4%;三产34.3亿元,增长10%。三次产业比调整为20.7:57.5:21.8。固定资产投资104.2亿元,增长23.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0.3亿元,增长13.3%。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32亿元,增长23.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4亿元,增长12.5%。农民人均纯收入11956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445元,分别增长10.3%、9%。较好地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现代农业持续提升。建成高标准粮田40万亩,粮食高产创建走在全省前列。全县小麦平均亩产527.1公斤、玉米平均亩产602.8公斤,全年粮食总产104万吨,实现“十一连增”,继续保持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荣誉。全县肉、蛋、奶产量达到22.9万吨、8.3万吨、4万吨,分别增长2.8%、1%、1.2%;实现畜牧业产值29.2亿元,畜牧加工业产值14.2亿元,分别增长1.2%、4.9%。完成造林3.5万亩,植树360万株。新增农业产业化市级重点龙头企业18家,总数达91家。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园23个,面积3万亩。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王庄核心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全面铺开。实现“红旗渠精神杯”二十连冠。工业较快增长。制定食品、家居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全力推动,加快发展。两大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全县比重超过60%,其中,食品产业较2013年增加14.2亿元,达到156.6亿元,占比47%;家居产业增加20.9亿元,达到50.1亿元,占比15%。克服市场需求不足、银根紧缩等因素影响,全县工业平稳运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14家,增加值增长13.3%。深化企业帮扶活动,设立“过桥”资金,组织银企对接,帮助企业融资9.3亿元,促成融资合作意向26.9亿元。服务业发展提速。服务业投资和用电量增长22.7%、115%,分别较工业高出4.9、105.6个百分点。新增限额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10家。成功举办第六届民俗文化节。全年累计接待游客1472万人次,增长16%;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580万元,增长20%。消费市场保持活跃,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5%。

  (三)发展后劲持续增强。对外开放成效明显。深入开展大招商活动,完善工作机制,优化招商方式,提升招商实效。全年到位省外资金44.8亿元,直接利用外资8960万美元。签约项目23个,总投资279亿元;在谈项目49个,总投资270亿元。外贸出口稳步增长,新增自营进岀口企业5家,服装、电子、发制品和蜂制品四类产品出口贸易总额达到3340万美元,增长45%。项目建设势头强劲。全年共谋划项目121个,其中,50亿元以上项目2个,10亿元以上项目34个。共有在建重点项目101个,总投资384亿元,完成投资128亿元。省重点项目8个,总投资146亿元,完成投资70.3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75%;市重点项目51个,总投资398亿元,完成投资125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27.5%。新开工项目66个,总投资161亿元,其中,组织集中开工3次、开工项目50个。竣工项目33个,总投资90亿元。在全市重点项目观摩活动中再夺第一,实现“六连冠”。向上争取再创佳绩。结合国家产业政策、投资方向和投资重点,认真谋划,积极申报,共获批项目191个,到位资金11亿元。其中,政策性资金项目122个,到位资金6.5亿元;向上争取资金项目69个,到位资金4.5亿元。

  (四)质量效益逐步提高。财政收支较快增长。全年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32亿元,增长23.8%;支出24.1亿元,增长6.9%。税收收入3.6亿元,增长26.2%,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68%,其中,国税3565万元,增长36.8%;地税3.2亿元,增长25.2%。工业企业效益逐步提高。工业用电量3.5亿度,增长9.4%。建成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家,南京林业大学家具设计与工程学博士后流动站(河南聆海)工作点挂牌成立。产业集聚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15亿元、工业增加值45亿元,粮食精深加工园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2.5亿元、工业增加值6.7亿元。资金保障情况较好。信贷规模持续增加,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94.3亿元,较年初增加8.9亿元;各项贷款余额89.6亿元,较年初增加9.7亿元。

  (五)平台建设稳步推进。产业集聚区。开工基础设施项目10个,总投资5亿元,其中,总长5公里的四横两纵道路竣工通车,1820套新建公租房具备入住条件,浚内河顺直、10万伏电力线路搬迁、人行步道、通信线路、绿化等项目全部竣工。新落地亿元工业项目20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6亿元。被评为河南省十快产业集聚区、农业产业化示范集聚区。粮食精深加工园区。新修道路10公里,铺设污水管道5000米、供水管道4500米。新上项目3个,总投资11.9亿元。特色商业区。以大运河浚县段、黎阳仓遗址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为契机,全面推进古城建设。城墙本体维修、卫河橡胶坝建设等5个项目顺利竣工,西城门、西北角楼和西城门外广场3个项目主体完工,依山带水古城风貌初步显现。入驻企业17家,完成投资6亿元,实现营业收入6.5亿元。

  (六)城乡建设进一步加快。城市功能更加完善。投资2.5亿元,建设浚州大道西段、金城路西段等12条城市道路。黎阳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项目如期完工,文化艺术中心主体竣工,南水北调供水一期有序推进。县城建成区面积21平方公里,居住人口16.5万,城镇化率38.5%。小城镇建设稳步推进。初步建成23个美丽乡村示范村。着力打造王庄镇、新镇镇、善堂镇3个城乡一体化示范镇,与县城组团互动,初步形成“一核多星”发展格局。交通路网不断健全。总投资4.8亿元的定浚线、日凤线城区西段竣工通车,4亿元的鹤浚快速通道进展顺利,6.5亿元的通武线、大海线改扩建项目快速推进。建设乡村道路20条。全县公路总里程超过3000公里。

  (七)人民生活持续改善。民生支出不断加大。公共财政民生支出21.8亿元,占预算支出比重达到90.4%。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新成效。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2400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302人,其中,特殊困难就业对象190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2%。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养老金、失业金、城乡低保金、五保金、廉租住房补贴等按时足额发放。总投资16.8亿元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全面启动。和谐佳园廉租房第一批分配结束,153个家庭入住,第二批已经启动。投资3345万元,解决了农村3万居民饮水和1万户用电难题。教学条件不断改善。总投资7100万元的第二实验中学、特殊教育学校建成投用。总投资2500万元的善堂镇一中、善堂镇和小河镇中心小学改造工程主体完工。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健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稳步推进,农民参合率达99.9%,补助医疗费2.3亿元。卫生防疫科研大楼竣工,新镇镇卫生院扩建项目顺利实施。村卫生室示范化工程稳步推进,乡村医疗机构环境明显改观,15分钟就医圈已经形成。人口计生均衡发展,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2.1‰。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中仍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一是经济总量偏小、产业结构不优、层次不高的问题没有根本改变,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偏小,服务业滞后状况尚未明显改观,转型提升发展任务艰巨;二是经济增长动力进入转型期,受外部环境影响,传统产业生产经营困难,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等指标增长压力较大;三是要素保障问题仍然存在,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问题比较突出,土地供地率较低、集约节约水平不高,企业高层次管理人才缺乏,劳动密集型产业招工难成为常态;四是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相对薄弱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认真解决。

  二、201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今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也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一年,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意义重大。当前,国内经济下行趋势尚未明显扭转,但发展的科学性、协调性继续增强。我县经济进入新常态,在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经济加快转型升级:一产优势继续巩固,二产实力不断增强,三产规模快速提升,特色商业区、产业集聚区、粮食精深加工园区、卫西新区等平台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为全县经济加快发展提供了支撑。

  基本思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决策部署,坚持“提升求进、务实发展”工作总基调,以改革为总引领,强化项目建设、招商引资、企业服务三项重点工作,狠抓古城保护建设、产业集聚区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城乡基础设施和民生项目建设四个提升工程,继续发扬敢于创新、敢于争先、敢于攻坚、敢于担当的“四敢”精神,加快建设活力、文化、生态、幸福浚县。

  主要目标预期: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8.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城镇化率提高1.5%,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3%。

  需要说明的是,生产总值增长9%,是经过深入研究论证、综合权衡各方情况后确定的。当前,全国已进入中高速增长为特征的新常态,我县确定为9%,符合经济新常态要求。去年,我县二产增幅明显降低,工业经济下行尚未触底,同时,新开工项目和投产企业数量减少,发展后劲不足。三产提速明显,显示了较强发展后劲。根据三次产业占比,初步把地区生产总值定为9%较为稳妥,通过努力可以保证实现。总的来看,今年提出的主要指标,增幅较往年有所下降,即使这样,要完成既定目标,困难也很大。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采取得力措施,确保目标得以实现。

  三、201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做好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要积极适应新常态,坚持推动发展不动摇、坚持质量效益不懈怠、坚持改善民生不停步,抓重点强支撑,调结构促提升,建平台拓空间,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综合施策,努力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

  工作中,重点抓好以下三个方面:

  着力三项重点,增强发展支撑。坚持把“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企业帮扶”作为推动发展的根本动力,作为“一举求多效”的综合举措,谋划、引进一批好项目,扶持、盘活一批好企业,扩大增量,调整存量,夯实基础,增强后劲。

  (一)强化招商引资。一是突出重点抓招商。以“4+2+X”为目标实施定向招商,以中介顾问为依托实施专业招商,以延链补链为重点实施精准招商。积极参加第九届中国(河南)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首届快餐食品博览会等招商活动,大力招商邀商。二是完善机制抓招商。整合招商力量,完善县级领导牵头的驻地招商工作机制,推进由靠优惠政策招商向靠优质服务、完善配套设施招商转变。完善考核激励机制,着力抓好拟落地、拟签约和重点在谈项目的跟踪落实,全面提高项目签约率、履约率、开工率。三是围绕主导产业抓招商。调整优化产业招商路线图和项目库,有针对性地与知名大企业、商会沟通对接,了解转移意愿,力争在集团式、链条式招商上实现大突破。着力抓好中鹤与赛博特、至真与莎罗雅、贝迪与宏福、佳吉与恒丰等合作项目,以及台商专区、烘焙食品产业园、定制家居产业园、调味品产业园、林木一体化、百成肉制品等在谈项目,确保落地超亿元项目30个以上,引进省外资金超过50亿元。

  (二)强化项目建设。以“促投资、推进度、保成效”为核心,以“抓龙头、抓开工、抓竣工”为重点,大力开展“项目质量年”活动,确保全年投资超过130亿元。一是超前谋划。紧紧围绕四个提升,结合国家产业投资方向,重点谋划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大项目,确保全年谋划项目120个以上。二是力促开工。对总投资22.5亿元的闽台食品工业园、10亿元的帅昂电器、5.2亿元的保健酒、5亿元的冻干蔬菜等签约项目,实行联审联批,确保开工项目50个以上。对四通物流园、佛瑞得光伏等重点项目,看紧盯牢,争取尽快落地。三是加快进度。加强与省市的对接,做好36个重点项目申报工作,争取更多的项目纳入省市盘子。加快推进总投资13亿元的超汇食品工业园、12亿元的美巢木业、10亿元的新大陆农产品物流港、8亿元的贝贺新管业、4亿元的鹤浚快速通道等项目建设进度,确保竣工项目30个以上。四是积极争取。紧紧抓住国家加大对“保障性安居工程和城镇基础设施、三农、重大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和社会治理、节能环保与生态建设、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等方面投入的机遇,部门联动,形成合力,全力做好保障性住房、新增千亿斤粮食、公路交通、污水处理厂、林木一体化等项目的申报工作,争取更多的上级项目资金支持,缓解我县财政资金压力。

  (三)强化企业帮扶。一是加强要素保障。深化企业服务年活动,针对企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将“渡难关”与“促转型”结合起来,对产业龙头、高技术和高成长企业、纳税大户,确定重点服务名单,出台针对性扶持政策,切实提高服务的有效性。充分发挥“助保贷”作用,设立企业“资金池”,有效防范企业资金链断裂。鼓励企业利用主板、新三板、创业板等多层次资本市场,开展直接融资。积极开展银企、用工、产销对接,保障企业正常生产经营。二是增强创新能力。坚持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依靠体系创新,推动企业加快调整和转型脱困,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注重科技开放合作,引进一批高科技项目,带动产业技术水平提升。鼓励捷恩家食品、中鹤集团、谷夫食品、至真集团等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力争新增省级技术中心3家、高新技术企业2家。鼓励企业围绕市场创名牌名标,提升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三是放手发展民营经济。落实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氛围。引导小微企业突出特色和主业,多出优品、打造精品,提高效益、快速成长,加快培育一批“小巨人”企业。

  优化三次产业,提升发展质量。依托“食品、家居”两个主导产业做强新型工业,依托“文化旅游、现代物流”两个新型业态做大现代服务业,依托“都市生态观光农业”做优现代农业,初步构建“2+2+1”产业骨架,打造转型升级新引擎,增创经济发展新动力。

  (一)做强新型工业。认真组织实施食品、家居产业年度推进计划,进一步提升产业规模和水平,力争主营业务收入达到300亿元。一是做强龙头。以做大做强龙头企业为主抓手,引外强内,着力引进一批、培育一批、扶持一批,以龙头带动整个产业集群发展。鼓励中鹤、至真、聆海、天龙等龙头企业通过向上下游拓展或联合、兼并、收购等方式整合产业链,构建全产业链龙头企业,成为引领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同时,扶持壮大本地建筑业,力争产值突破6亿元。二是壮大龙身。强化产业集群内企业分工协作,形成上下衔接、互补共赢、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食品产业重点提升面制品、肉制品两个传统产业集群,做强调理快餐、休闲食品两个新兴产业集群。家居产业重点发展家具、门窗、整体厨卫三个产业集群。鼓励超汇、至真、闽台、贝迪、聆海等企业设立园中园,实现集群式发展。三是舞动龙尾。完善仓储物流、研发设计、检测检验、人才培训、销售展示、电子商务等服务平台,搭建全方位、多层次服务体系。

  (二)做大现代服务业。一是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业。整合“三古、三教、一区一带”等旅游资源,积极谋划精品旅游线路,开通民俗文化体验游、古城历史寻踪探访游、生态休闲观光游,推动山水古城互动、文化生态共融,拓展空间,拉长链条。积极挖掘整理历史文化名城底蕴,用历史文化支撑古城建设,用古城古韵彰显人文内涵,推动文化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通过发展特色商品店铺、传统技艺鉴赏、节庆文化、民俗体验等新型业态,让厚重历史文化“活”起来。二是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依托我县产业基础和区位优势,积极推进重点物流项目建设,初步构建“6+6”区域布局,为构筑以工业产品为主体、农副产品为补充的区域性现代物流体系创造条件。有序推进个转企、服务业分离试点工作。积极推进企业与知名网商合作,开展电子商务,实现实体经济、虚拟经济双轮驱动、融合发展。

  (三)做优现代农业。一是夯实基础。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坚守耕地红线不放松,确保粮食总产稳定在100万吨以上。整合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新增千亿斤粮食、小农水等项目资金,加大农田水利建设投入,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力争30万亩高标准粮田示范区列入省级示范点。加快推进全国高产攻关模式和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工作,为粮食高产稳产提供技术保障。二是培育主体。规范土地流转方式,加快农民承包土地确权颁证步伐,建立农村土地信托中心,促进土地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集中。加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力度,为更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发展壮大创造条件、提供机会。三是形成特色。实施“151”现代农业提升工程,推进“一区一带”建设,持续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依托两个国家级农业园区,加快建设王庄现代农业高精科技展示区、生态农业区;依托鹤浚快速通道,加快建设都市生态观光农业带。同时,推动沿经五路牡丹园、沿永定线田园牧歌和新镇镇葡萄园,以及秀田牧业、明昌蔬菜、丰盛现代农业等循环农业、高效农业、生态观光农业全面发展,打造我县现代农业新名片。

  搭建三个平台,拓展发展空间。紧紧围绕“产业集聚区、特色商业区、新型城镇”三个平台,加大投入,完善功能,提升品位,进一步增强承载能力,打造经济发展主战场和主载体,促进产城互动、城乡融合,拓展三化协调、四化同步发展新空间。

  (一)建好产业集聚区。一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探索推行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加快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增强集聚区项目承载能力。规划建设2到3个标准化厂房区。实现集聚区内企业集中供热全覆盖。二是完善配套服务功能。加快食品药品综合检验检测中心和淀粉、淀粉糖及制品省级质检中心建设。加快发展电子商务、专业物流、公共服务平台等生产性服务业,谋划引进国内知名物流企业,力争建成使用集聚区物联网。完善服务机制,加强企业运行协调,确保建成企业尽快投产、投产企业尽快达产,强龙头、建集群,优服务、提水平。

  (二)建好特色商业区。一是推进古城保护建设。重点推进庙前片区整治,端木翰林府、西城墙南段修复,北城门外广场、东西大街立面、南北大街道路改造,东南北城门、北城墙、县衙、西北角楼复建等14个建设项目,确保竣工8个,完成投资5亿元。抓好浮丘山创4A工作,启动大伾山创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工作。积极申报国家城市遗址公园项目。谋划启动子贡祠、子贡墓及儒商文化园建设工作。整合打包旅游资源,加强与知名旅游企业、战略投资商的合资合作,力争集团式招商实现大突破。二是健全现代商贸体系。以新大陆物流港、中原建材城建设为重点,改造提升专业市场,重点发展物流商贸、休闲娱乐、住宿餐饮等产业,努力打造辐射豫北、全省知名的特色商业区。确保完成投资6.3亿元,营业收入达到6.5亿元。

  (三)统筹新型城镇发展。一是加快城市新区建设。坚持向西发展,以城市新区建设为龙头,开工建设卫西二路、四路、白云路等5条城区道路。确保城市规划展览馆、南水北调供水一期、文化艺术中心建成投用,开工建设黎阳污水处理厂扩建及中水回用项目。推进职业中专、第二高中、中医院和体育中心搬迁工程。力争三垒养老综合体、城区集中供热、农产品批发市场等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创新城管综合执法体制,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二是推进城乡一体化。抓住国家支持小城镇建设的机遇,全面推进小城镇教育、卫生、道路、供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做好善大线、浚五线升级改造项目前期准备工作,确保鹤浚快速通道、通武线、大海线竣工通车,开工建设88公里乡村道路。着力抓好美丽乡村建设,深入推进乡村清洁工程,积极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创建工作。三是强化生态建设。实施碧水蓝天工程。深入推进林业生态建设。严肃整治工业“三废”排放、秸秆焚烧等现象,努力维护天蓝、地绿、水净、气爽好环境。四是保障改善民生。完成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建设。加快推进公租房和棚改房项目建设,全面启动2011年以前开工的保障房分配工作。开工建设浚州小学,推进校舍改扩建工程,持续解决学前教育入园难、义务教育大班额等难题。解决1.6万人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加强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搭建县乡村三级调节工作平台和网络平台,及时反映和协调解决群众利益诉求。

  同时,认真做好“十三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坚持开门编规划,汇集智慧、凝聚共识,广泛吸收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意见,提高规划的科学性、战略性和指导性。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健康权益。狠抓安全生产,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统筹做好信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工作,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各位代表,做好今年各项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将认真执行县委各项决策部署,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县政协的监督,积极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意见和建议,改革创新,提升求进,为加快建设活力、文化、生态、幸福浚县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中国河南浚县政府门户网站  河南浚县人民政府主办

备案序号:豫ICP备05010386号  豫公网安备 41062102410634号

地址:浚县黎阳路62号   E-mail:xxwz0001@163.com

网站标识码:410621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