浚县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
(2018—2020年)
(征求意见稿)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县委、县政府以对党、对人民、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举措,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五年多来,全县农村贫困人口显著减少,贫困发生率持续下降,贫困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加快,社会事业不断进步,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进一步夯实,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当前我县脱贫攻坚工作依然艰巨,截止2017年底,全县仍有9229名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个贫困村。经过多年扶贫开发,容易脱贫的村和贫困人口已经解决了贫困问题,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致贫因素叠加,多为老弱病残,脱贫成本投入大,且干旱等自然灾害导致因灾返贫时有发生,脱贫成果难以巩固。全县未脱贫贫困人口中因病致贫占49%;因残致贫占29%;因学致贫占3.8%;因灾致贫占0.65%。其中因病、因残致贫的比例高达82.45%,这部分贫困人口贫困程度更深、脱贫成本更高、脱贫难度更大,依靠常规举措难以摆脱贫困状况,到2020年如期实现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形势更为严峻、时间更为紧迫、任务更为艰巨。
为明确2018—2020年脱贫攻坚时间表和路线图,严格落实脱贫攻坚责任,指导推动脱贫工作实践,坚定完成脱贫攻坚目标,根据《鹤壁市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坚持现行扶贫标准,坚持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乡村组织实施的工作机制,坚持大扶贫工作格,从注重全面推进帮扶向更加注重深度贫困地区攻坚转变,从局注重减贫进度向更加注重脱贫质量转变,从注重完成脱贫目标向更加注重增强贫困群众获得感转变,从注重找准帮扶对象向更加注重精准帮扶稳定脱贫转变,从开发式扶贫为主向开发式与保障性扶贫并重转变,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体,瞄准总攻目标,强化攻坚举措,压实攻坚责任,抓重点、强弱项、补短板,促进贫困地区贫困群众稳定脱贫、可持续发展,为决胜全面小康、实现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1.坚持现行标准,扎实有效推进。严格按照“两不愁四保障”要求,保障贫困家庭孩子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保障贫困人口基本医疗需求,保障贫困人口基本居住和饮水安全,既不能随意降低标准、影响脱贫质量,也不能盲目拔高标准、吊高胃口。
2.坚持精准方略,提高脱贫质量。把“六个精准”要求贯穿脱贫攻坚全过程,因村因户因人精准施策,脱真贫、真脱贫,确保取得不含水分、实实在在的成果,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
3.坚持问题导向,把握攻坚重点。强化问题意识,及时发现解决制约脱贫攻坚工作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明确主攻方向,优化政策供给,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发展。
4.坚持群众主体,激发内生动力。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充分调动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发扬自立自强精神,依靠自身努力改变贫困落后面貌。
5.坚持统筹兼顾,促进协调发展。加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衔接和工作统筹,重视脱贫攻坚任务较重的非贫困村发展,实现区域发展与脱贫攻坚良性互动。
6.坚持长短结合,巩固脱贫成果。正确处理实现贫困群众如期脱贫与稳定脱贫、长远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加强贫困动态监测,防范化解风险,消除返贫隐患。
(三)行动目标
1.总体目标。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和饮水安全有保障。实现贫困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县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县平均水平。确保如期完成26个贫困村脱贫摘帽,21619名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的总任务。贫困村退出的主要衡量指标全部达标退出,现行标准下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实现“两不愁、四保障”。
2.年度目标。按照目标时序和先易后难的原则,实施集中攻坚和巩固提高“两步走”战略,2018—2019年为集中攻坚阶段,2020年为巩固提高阶段。
——2018年。计划减贫4227人,4个贫困村脱贫摘帽。
——2019年。计划减贫3575人,1个贫困村脱贫摘帽。
——2020年。计划减贫1427人,解决临时性返贫人口的脱贫,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二、主要任务
(一)集中力量攻坚重点难点
1.聚焦剩余贫困村攻坚。加大对5个未摘帽贫困村发展支持力度。2018年、2019年两年县财政资金向未脱贫村倾斜,支持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资金向未摘帽贫困村倾斜。实施未摘帽贫困村增减挂钩节余指标县区域内流转使用,所得收益全部用于村级发展。深化“百企联百村”精准扶贫行动,实现县内民营企业结对帮扶贫困村全覆盖(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和各乡镇街道党委政府负责)
2.聚焦特殊贫困群体攻坚。贫困老年人、重度残疾人、重病患者等特殊贫困群体是脱贫攻坚的突出难点,要摸清底数、动态管理,加快建立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制度为主体的综合性保障体系,为特殊贫困人口提供兜底保障。建立定期监测机制,每季度比对一次农村低保对象和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数据,实现低保对象动态管理与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识别的精准衔接,做到“有进有出、应扶尽扶、应保尽保”。做好农村低保提标工作,确保每年农村低保标准不低于脱贫线。对失能或半失能的农村特困人口优先提供集中供养服务,提高供养标准,改善供养条件。完善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委托照料制度,拓展保障服务内容。对需纳入社会保障兜底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和低保、特困供养对象,由政府为其代缴最低档次标准的养老保险费,建立长期缴费激励补助机制。逐年提高贫困群众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2018年提高至每人每月98元,在此基础上逐年增长。(县民政局、县财政局、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县卫生计生委、县扶贫办、县残联和各乡镇街道党委政府负责)
(二)大力促进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1.打好产业扶贫硬仗。把产业扶贫作为摘“穷帽”、拔“穷根”、实现长远发展的根本之策,摆在脱贫攻坚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长短结合、大小结合、引扶结合,制定产业扶贫三年行动方案,统筹谋划扶贫产业发展,指导各地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林果、高效种养、乡村旅游、轻纺制造、特色加工、电子商务等脱贫产业,实现对有劳动能力和发展意愿的贫困人口产业帮扶全覆盖。
加快推进农业产业扶贫。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农业结构,支持贫困地区立足当地资源条件,发展林果、茶叶、食用菌、中药材、优质花生、优质小麦等优势特色产业,不断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单位土地产出效益。支持贫困地区实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强化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扶贫带贫作用。加大贫困地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等项目支持力度。各乡镇街道要整合涉农部门资源成立产业扶贫服务团,帮助贫困村选准脱贫产业,提升贫困群众生产经营技能。到2020年,实现每个具备条件的贫困村培育发展1—2个优势特色产业,每个贫困户有1—2项稳定增收渠道。
加快推进电商扶贫。坚持建用并举,突出贫困村电商帮扶,着力帮扶有特色、有产业、有需求的贫困村建立电商服务点,发展“电商+合作社、基地+贫困户”模式,引导涉农企业、农村经纪人、农村合作社与电商平台合作,拓宽特色农产品上行渠道。2018年底前实现全县所有20户以上自然村4G网络全覆盖和所有贫困村光纤接入全覆盖;深化电商进农村综合示范点建设工作,2019年实现电商进农村综合示范服务网点累计覆盖80%以上贫困村,到2020年,对有能力和意愿的贫困户免费培训,帮助其通过电商平台创业就业,在具备条件的贫困村每村培育1名电商带头人。每年开展1次电商扶贫专项活动。
有序推进光伏扶贫。加强与市相关部门的沟通衔接,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认真落实光伏扶贫的新政策、新要求,科学规划、稳步发展光伏扶贫项目,争取更多贫困群众享受光伏收益。
加快推进旅游扶贫。重点支持有条件的贫困村充分挖掘旅游资源,因地制宜发展休闲农业、精品民宿、特色餐饮、旅游商品,培育生态旅游、民俗旅游、康养旅游等新业态,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2018年,培育2个乡村旅游特色村。2019年,再培育5个乡村旅游特色村,持续开展乡村旅游人才培训,提升经营主体服务质量。到2020年,基本形成以乡村旅游特色村为基础、以乡村旅游景区(点)为载体、跨区域旅游线路为链接的乡村旅游扶贫新格局,推动旅游扶贫提质增效。
加快推进科技扶贫。加大对贫困地区科技特派员选派力度。2018年,申报省级特派员3名;为贫困村培训20名左右有文化、懂技术的新型职业农民、本土技术带头人、农村致富能手;组织实施1个科技项目。(县发改委、县科技局、县财政局、县国土局、县工信委、县农业局、县林业局、县商务局、县旅游局、县扶贫办、县通信管理办、县电力公司和各乡镇街道党委政府负责)
2.打好就业创业扶贫硬仗。把鼓励创业、扶持产业、带动就业作为实现贫困群众稳定增收的有效途径,动态完善全县劳动力信息台账,打造扶贫载体,建设扶贫基地,对全县农村贫困劳动力集中开展就业创业行动。开展“春风行动”“就业扶贫行动日”活动,为贫困劳动力送政策、送技能、送岗位、送服务,不断提高转移就业组织化程度。多方开发就业公益性岗位安置贫困劳动力,支持扶贫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扶贫车间吸纳更多贫困人口就近就业。开展贫困家庭应往届“两后生”免费技工教育,每年对有意愿的贫困劳动力至少开展1次免费职业培训,对接受技工教育和职业培训的贫困学生推荐就业。选择与当地产业发展相适应的特色专业,深化校企合作,加强对重点扶贫产业、龙头企业技术工人的培训。2018年,实现有就业能力和愿望的贫困劳动力就业率达到80%以上,未转移就业且符合受训条件的贫困劳动力培训率达到80%以上。2019年,实现就业率和培训率均达到100%。大力支持农民工、大学生、在外成功人士返乡下乡创业,对符合条件的贫困劳动力自主创业,给予最高不超过1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把有创业愿望和能力的贫困劳动力纳为培训对象。加快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育。(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县教育局、县农业局和各乡镇街道党委政府负责)
3.打好生态扶贫硬仗。新增或调整公益林护林员优先聘用贫困人口,到2020年,为贫困人口提供10个护林员岗位,带动90名贫困人口增收脱贫。加强生态建设扶贫,人工造林、森林抚育、封山育林、国家储备林基地等林业重点项目进一步向贫困村倾斜,鼓励贫困人口就近参与林业生态建设实现增收。探索林业专业合作社参与生态建设、生态保护、生态修复工程和发展生态产业扶贫活动政策机制,支持贫困人口组建造林绿化专业队,到2020年,吸纳100名贫困人口参与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加强林业产业扶贫,进一步发挥林业龙头企业、林业合作社的引领作用,大力发展优质林果、花卉苗木、木本油料、林下经济、森林旅游与康养等绿色富民产业,到2020年,带动1000名贫困人口增收脱贫。(县林业局、县委农办、县财政局、县农业局、县旅游局和各乡镇街道党委政府负责)
4.打好金融扶贫硬仗。全面提升金融服务体系、信用评价体系、风险防控体系、产业支撑体系建设水平,加强信贷规范管理,扩大资金使用规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到2020年,实现有信贷需求且符合信贷条件的贫困户“应贷尽贷”。引导银行业机构加大对贫困地区扶贫产业项目、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的信贷支持力度,逐年增加贷款余额,扩大基础金融服务覆盖面,合理优化网点布局,2018年基本实现乡乡有机构、村村有服务。发挥保险扶贫功能,强化保险产品创新,推动一揽子综合保险、“政融保”等保险扶贫项目扩大试点区域,加大对贫困人口的风险保障和风险分担力度。(县政府金融办、县委县直工委、县发改委、县财政局、县扶贫办、县农信社、县人行、农发行浚县支行、农行浚县支行、邮储银行浚县支行和各乡镇街道党委政府负责)
(三)全面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水平
1.开展健康扶贫行动。实施大病集中救治一批、慢病签约服务管理一批、重病兜底保障一批“三个一批”行动计划,贫困人口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障门诊病种增加到25种以上,贫困人口重特大疾病医疗门诊病种、门诊慢性病种政策范围内医疗费用报销比例提高到85%。全面落实县域内住院先诊疗后付费,完善各项医疗保障政策“一站式”信息交换和即时结算平台。启动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开展地方病和重大传染病攻坚行动,强化贫困人口慢性病综合防控。在贫困村优先实施出生缺陷产前筛查和新生儿疾病筛查、农村妇女“两癌”筛查和儿童营养改善等重大公共卫生项目。2018年,对患有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食管癌、胃癌等9种大病的贫困人口集中救治率达到90%以上,慢病签约服务率达到95%以上。2019年,实现9种大病集中救治率达到95%以上,慢病签约服务覆盖所有贫困人口,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大病补充医疗保险、医疗救助等政策对贫困家庭全覆盖。2020年,实现全县贫困人口大病、慢病、重病患者应治尽治,全面完成贫困村乡村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县卫生计生委、县财政局、县民政局、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县妇联和各乡镇街道党委政府负责)
2.开展教育扶贫行动。精准认定资助学生资格,完善资助政策管理体系,实现贫困家庭学生教育保障和资助政策全覆盖,对符合助学贷款条件的贫困学生做到“应贷尽贷”,确保不让一个贫困家庭学生因贫失学。围绕提升义务教育质量,加快改善贫困地区学校办学条件,2018年加大资金投入,支持乡村实施学前教育行动计划,改扩建幼儿园2所;实施“全面改薄”工程,改扩建学校2所,为31所学校配备教学设备;2019年、2020年每年新建、改扩建、维修22所。实施贫困地区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免费为贫困家庭培养小教全科师范生,其中2018年11名;培训乡村一线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其中2018年2000人次,2019年、2020年每年2000人次;开展支教和教师交流,每年选派10名教师到边远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支教,提高乡村教师整体素质和能力水平。2019—2020年投入专项资金,基本解决特岗教师、支教交流教师和离家较远教师住宿问题。(请县教体局完善相关数据)(县教体局和各乡镇街道党委政府负责)
3.开展扶贫助残行动。把符合农村低保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全部纳入农村低保范围。全面落实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制度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实现贫困残疾人证办理在申领自愿的原则下应办尽办。积极推动重度贫困残疾人集中托养或社会化照料护理服务新模式。推进因残致贫家庭更好地享受资产收益扶贫政策。对0—6岁贫困残疾儿童提供抢救性康复服务和康复救助,2018年—2020年实现全覆盖。实施贫困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计划,2018年达到覆盖80%以上。实施贫困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2018—2020年分别完成120户、190户、210户残疾家庭改造任务。(县民政局、县财政局、县残联和各乡镇街道党委政府负责)
4.开展危房改造清零行动。加强建档立卡贫困户、农村分散供养特困人员、低保户、贫困残疾人家庭等四类重点对象危房存量和对象信息的动态比对审核,精准认定危房改造对象。严格执行危房改造面积和资金补助标准,按照贫困户脱贫时住房安全有保障的要求,全面完成贫困户危房改造任务。2018年,完成农村危房改造208户。2019年再完成农村危房改造400户,实现26个贫困村的四类重点对象危房清零。2020年,重点做好查漏补缺和收尾工作。(县住房城乡建设局、县民政局、县财政局、县残联和各乡镇街道党委政府负责)
5.开展“精神扶贫”行动。每周三利用扶贫宣传日组织宣讲组对全县贫困户、非贫困户进行地毯式入户走访,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向群众详细讲解各项民生政策,确保政策知晓率。利用微信平台、村级微信群发布脱贫攻坚政策相关内容,利用主流媒介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注重挖掘群众身边的先进典型,并发动村三委、老党员、老干部加入宣讲队伍中,通过“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的形式,让群众看得见、学得到,引导和启发广大群众消除“等靠要”思想,树立勤劳致富的理念。坚持现行扶贫标准,探索正向激励方式方法,采取以工代赈、生产奖补、劳务补助等措施,提升贫困群众参与度,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县文明办、县文广局、人社局、教体局、县扶贫办和各乡镇街道党委政府负责)
(四)加快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
1.实施交通扶贫工程。以“四好农村路”为引领,农村公路建设资金安排重点向贫困地区倾斜,优先保障未脱贫贫困村通硬化路建设。发挥县区政府主体责任,推动实施行政村与村、组之间的连通工程。2018年确保4个拟摘帽贫困村通硬化路率、通邮政率达到100%,具备通车条件的贫困村通客车率达到100%。2019年实现所有贫困村通硬化路率、通邮政率达到100%,具备通车条件的贫困村通客车率达到100%。到2020年,在全县贫困村建成“广覆盖、深通达、提品质”的交通运输网络,实现“外通内联、通村畅乡、客车到村、安全便捷”。(县交通运输局、县发改委、县财政局、农行浚县支行、县邮政公司和各乡镇街道党委政府负责)
2.实施饮水安全工程。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建设,采取新建、改造、管网延伸、水源保护、水质监测等措施,进一步提高贫困地区集中供水率、水质达标率和供水保障程度。2018年,完成3个贫困村的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2019年,基本完成规划内所有贫困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建设任务,统筹解决好其他区域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2020年,全面完成工程扫尾。(县水利局、县发改委、县财政局、县环保局和各乡镇街道党委政府负责)
3.实施电网升级工程。实施电网升级工程。加快贫困村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提升供电能力和供电质量,全面完成电网脱贫改造任务。2018年,围绕深度贫困村现状,排查电网薄弱环节,制定电网加强方案,确保实现所有深度贫困村通动力电。2019年—2020年,按时完成省电力公司贫困村专项资金分解计划,全面提升农村电网供电能力,巩固农村电网助推脱贫成效。(县电力公司和各乡镇街道党委政府负责)
4.实施环境整治工程。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重点,整合资源,强化举措,建立长效运营管护机制,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快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大力开展农村户用卫生厕所建设和改造。2020年,在优先保障农民基本生活条件基础上,实现贫困地区人居环境干净整洁的基本要求。(县住房城乡建设局、县委农办、县财政局和各乡镇街道党委政府负责)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夯实攻坚责任。坚持以脱贫攻坚工作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形成各级党政一把手亲自抓、班子成员按照分工具体抓、县乡村三级书记一起抓的齐抓共管工作格局。围绕脱贫攻坚“四大硬仗”“五大行动”“四大工程”,建立专项工作指挥部,由县级领导牵头,相关行业部门和乡镇街道承担具体落实责任。对于工作不适应、不担当、长期打不开局面的干部,要按照组织程序及时调整。加强脱贫攻坚基层一线力量,突出抓好村级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选优配强村级脱贫责任组、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和帮扶责任人。强化脱贫攻坚责任,县乡逐级签订年度脱贫攻坚责任书,县直脱贫攻坚责任单位向县委、县政府签订责任书,每年报告工作进展情况。(县委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县纪委、县委组织部、县扶贫办和各乡镇街道党委政府负责)
(二)创新推进机制,提高工作实效。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每季度召开一次专题会议,听取脱贫攻坚工作汇报,研究解决重大问题。适时召开全县脱贫攻坚推进大会或分区域、分行业组织现场观摩活动。建立贫困退出调研评估机制,各乡镇街道负责对未脱贫的贫困村、贫困户进行全面评估分析,增强工作针对性。建立完善季度会商制度,定期对拟脱贫摘帽贫困村工作情况进行分析研判。建立专家咨询机制,提高脱贫攻坚决策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建立完善督查巡查机制,每季度针对存在问题开展一次督查巡查,抓好整改落实。建立协调推进机制,每季度召开一次县直脱贫攻坚责任单位调度会,对重要工作及时调度安排。建立完善社会监督机制和问题发现信息反馈机制,加强全县扶贫系统公共服务热线管理,及时受理解决贫困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问题,畅通群众诉求渠道,接受群众监督。认真贯彻落实《河南省扶贫开发条例》,提高脱贫攻坚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法治化水平。(县委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和各乡镇街道党委政府负责)
(三)激发内生动力,汇聚社会合力。坚持“志智双扶”,加强教育引导,积极组织创作脱贫攻坚题材文艺作品,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丰富贫困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办好农民夜校、讲习所。建立对率先脱贫群众的正向激励机制,改进帮扶方式,更多采用劳务补助、生产奖补、以工代赈等措施,提高贫困群众参与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发挥村规民约作用,大力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倡导孝善敬老风尚,引导破除陈规陋习。广泛动员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民主党派、工商联和爱心人士、志愿者参与脱贫攻坚,落实扶贫捐赠税前扣除、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完善各类市场主体到贫困地区投资兴业、带动就业的支持政策。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自主设立扶贫公益金。加强定点扶贫工作,开展年度绩效考核,提高帮扶实效。充分发挥“巧媳妇工程”等品牌效应。深入开展“10·17”全国扶贫日系列活动,积极发挥“中国社会扶贫网”平台作用。组织开展“浚县脱贫攻坚奖”年度评选,表彰对扶贫开发作出突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设立企业扶贫光荣榜,及时向社会公告。在县脱贫攻坚微信公众平台等设专栏、专题,集中反映全县脱贫攻坚成果和扶贫干部的感人事迹,宣传推广典型经验,加大公益宣传力度。(县委宣传部、县委组织部、县委统战部、县文明办、县教育局、县民政局、县财政局、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县文广新局、县扶贫办、团县委、县妇联和各乡镇街道党委政府负责)
(四)加大投入力度,强化资金监管。按照县级资金增幅不低于中省资金增幅、县级财政资金不低于市级资金40%的要求,足额筹措安排县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发挥农民工返乡创业基金、农业综合开发基金、现代农业发展基金作用,加大对贫困村的投资力度,吸引各方资本参与脱贫攻坚。完善财政扶贫资金动态监控系统,落实扶贫项目实施和资金支出进度旬报制度,在确保项目质量和资金安全的前提下,专项扶贫资金年度支出进度分别达到95%以上。健全公告公示制度,中央、省、市、县财政扶贫资金分配结果一律公开,乡、村两级扶贫项目安排和资金使用情况一律公开,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县财政局、县审计局、县扶贫办和各乡镇街道党委政府负责)
(五)转变工作作风,严格专项治理。深入开展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活动,持续推进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促进扶贫领域作风明显好转。加快全县精准扶贫信息管理平台推广应用,加强部门间数据信息共享,减少不必要的填表报数和会议文件,切实减轻基层负担。改进督查考核方式,完善工作推进方法,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建立脱贫攻坚工作信息定期发布制度,主动接受民主监督、社会监督。加强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建立协调联动机制,实现扶贫领域巡视巡察全覆盖,聚焦扶贫资金、扶贫项目、帮扶成效开展定向监察或执纪监督,重点解决蚁贪蝇腐、弄虚作假、失职渎职和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对涉贫作风问题频发的地方和部门,依纪依规严肃问责。(县纪委、县扶贫办和各乡镇街道党委政府负责)
(六)加强教育培训,提升攻坚能力。制定聚焦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加强干部教育培训的实施方案,采用专家授课、案例教学、现场观摩、举办“全县扶贫大课堂”等多种方式,加强日常性培训,着力培养懂扶贫、会帮扶、作风硬的干部队伍。对县级以上领导干部,重点提高思想认识,引导树立正确政绩观,掌握精准脱贫方法论,培养研究攻坚问题、解决攻坚难题能力。对基层干部,重点提高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实际工作能力。2018年县级分3期对各乡镇街道党政分管副职和扶贫办主任进行轮训;各乡镇街道对村扶贫干部进行培训,2019年6月底前全部轮训一遍。2019年7月至2020年,实现攻坚期内脱贫攻坚领域干部教育培训常态化、全覆盖。(县扶贫办、县委组织部和各乡镇街道党委政府负责)
(七)强化政策落实,提高脱贫质量。树牢精准理念,落实精准要求,推动中央、省、市、县脱贫攻坚各项政策不折不扣落到实处。加强扶贫政策宣传解读,让贫困群众听得懂、记得住,让基层干部准确理解、执行到位,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坚持现行扶贫标准,保障贫困人口基本水平的学有所教、病有所医、住有所居,解决最底线需求,避免对贫困户造成“福利陷阱”,引起新的社会不公。严把退出关口,对退出贫困人口逐户销号、脱贫到人,坚决防止数字脱贫、算账脱贫、指标脱贫;注重贫困群众合理意愿和利益关切,因地制宜拿出更多实招硬招,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和各乡镇街道党委政府负责)
(八)严格考核奖惩,完善激励机制。实行最严格的考核评估制度,每年开展乡镇街道党委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乡镇街道党政正职履行脱贫攻坚责任考评、县直部门和驻浚单位脱贫攻坚责任考核工作。完善考核办法,量化考核指标,增强考核的科学性、准确性。坚持年度集中考核和平时工作情况相结合,兼顾脱贫成果巩固情况,不搞“一考定终身”。建立常态化的约谈机制,随时发现问题随时约谈。强化考核结果运用,严格兑现奖惩。对完成年度脱贫任务且考核等次为“好”的乡镇街道、县直单位和定点扶贫单位进行表彰奖励。对完不成年度脱贫任务或者考核等次为“差”的乡镇街道、县直单位和定点扶贫单位,第一年进行约谈,主要领导不能提拔重用;连续两年完不成年度脱贫任务或者考核等次为“差”的,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对地方和单位主要领导进行组织处理。(县委组织部、县纪委、县扶贫办和各乡镇街道党委政府负责)
(九)巩固脱贫成果,构建长效机制。攻坚期内,对已脱贫人口脱贫不脱帮扶、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项目,对已脱贫村联系领导不变、支持力度不减、帮扶队伍不撤。适时组织开展“脱贫成效回头看”,指导帮助已脱贫村和脱贫人口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加强贫困人口动态管理,完善建档立卡,将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及时纳入,将达到脱贫标准的贫困人口、贫困村按时退出。高度关注返贫问题,对已脱贫人口加强跟踪监测管理,确保稳定脱贫。提高工作前瞻性、科学性,针对脱贫攻坚中可能出现的各类风险,加强分析预判,采取有效措施,做好防范处置。把脱贫攻坚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研究制定已脱贫村巩固提升的具体政策措施,使贫困群众和全市人民一道迈进全面小康社会,为实现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和各乡镇街道党委政府负责)
附表:1.浚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贫困村脱贫滚动规划和年度计划表(2018—2020年)
2.浚县2017年底各乡镇街道贫困状况统计表
3.浚县2017年底未摘帽贫困村贫困状况统计表
4.浚县贫困任务较重的非贫困村统计表
附表1
浚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贫困村脱贫滚动规划和年度计划表(2018-2020年)
单位:人、个
2017年底基数 |
2018年拟脱贫 |
2019年拟脱贫 |
2020年拟脱贫 |
||||
建档立卡 贫困人口 |
建档立卡 贫困村 |
建档立卡 贫困人口 |
建档立卡 贫困村 |
建档立卡 贫困人口 |
建档立卡 贫困村 |
建档立卡 贫困人口 |
建档立卡 贫困村 |
9229 |
5 |
4227 |
4 |
3575 |
1 |
1427 |
0 |
附表2
浚县2017年底各乡镇街道贫困状况统计表
序号 |
乡镇(街道) |
2017年底未脱贫 |
2017年底贫困发生率(%) |
|
户数(户) |
人数(人) |
|||
1 |
善堂镇 |
661 |
1995 |
2.06% |
2 |
王庄镇 |
467 |
1137 |
1.51% |
3 |
屯子镇 |
611 |
1326 |
1.63% |
4 |
白寺乡 |
215 |
641 |
1.29% |
5 |
卫贤镇 |
449 |
1206 |
1.78% |
6 |
新镇镇 |
523 |
1572 |
1.75% |
7 |
小河镇 |
238 |
632 |
0.79% |
8 |
卫溪街道办事处 |
61 |
198 |
0.43% |
9 |
浚州街道办事处 |
55 |
136 |
0.42% |
10 |
伾山街道办事处 |
35 |
124 |
0.33% |
11 |
黎阳街道办事处 |
127 |
220 |
0.68% |
12 |
产业区 |
18 |
42 |
0.44% |
13 |
合 计 |
3460 |
9229 |
1.42% |
备注:1.此表数据来源于2018年1月15日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按照国家标准统计。
2.未脱贫户(人)数包含返贫户(人)数。
附表3
浚县2017年底未摘帽贫困村贫困状况统计表
序号 |
县区 |
乡镇 |
行政村 |
未脱贫 |
2017年底 贫困发生率 |
|
户数 |
人数 |
|||||
1 |
浚县 |
屯子镇 |
蒋八营村村民委员会 |
13 |
24 |
2.09 |
2 |
南阳涧村村民委员会 |
6 |
10 |
0.88 |
||
3 |
王庄镇 |
南苏村村民委员会 |
22 |
56 |
2.34 |
|
4 |
善堂镇 |
北柴村民委员会 |
16 |
41 |
5.06 |
|
5 |
赵庄村民委员会 |
14 |
40 |
6.04 |
附表4
浚县贫困任务较重的非贫困村统计表
(贫困人口大于100或贫困发生率大于6%)
序号 |
县区 |
乡镇 |
行政村 |
未脱贫 |
2017年底 贫困发生率 |
|
户数 |
人数 |
|||||
1 |
浚县 |
善堂镇 |
西褡裢村 |
26 |
78 |
5.78 |
2 |
白寺乡 |
白寺村村民委员会 |
39 |
136 |
1.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