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代表:
受县人民政府委托,现将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7年计划(草案)提请县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士提出意见。
一、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6年,面对复杂严竣的经济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工作任务,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县政府坚持新发展理念,以“四个浚县”统领全局,以“三项重点”“四项提升”为主抓手,统筹稳增长保态势各项工作,特别是在全市重点项目观摩活动中再夺第一,现代农业继续走在全国前列,成功争取为全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县,鹤浚快速通道、南水北调供水一期、古城保护建设等重点项目快速推进初见成效,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态势,较好完成了县十四届人大六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
(一)经济保持平稳增长。初步预计,全县生产总值完成182.3亿元,同比增长9%。其中,一产31.9亿元,增长3.9%;二产97.5亿元,增长10.4%;三产52.9亿元,增长10%。三次产业比由上年的18:55:27调整为17:54:2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5.5亿元,增长1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3.1亿元,增长1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9亿元,增长12.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63亿元,增长14%。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521元,增长9.3%。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33.3亿元、贷款余额108.8亿元,分别较年初增长19.4%、13.6%。
(二)产业结构继续优化。现代农业不断提升。新建高标准粮田13.1万亩,粮食总产104万吨,被列为全省小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试点县。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园区加快建设,23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建成面积达到3万亩。畜牧业产值26.5亿元,增长1.8%。新增省级龙头企业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25家。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基本完成,被列为全国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现代工业平稳增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26家。主导产业增加值80.5亿元,其中绿色食品产业43.8亿元、现代家居产业36.7亿元,分别增长13.4%、13%。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24.6亿元,增长17%。佳吉轮胎等9家公司被认定为河南省著名商标。有效化解要素制约,为企业融资8.87亿元。现代服务业提速发展。全年接待游客、实现旅游综合收入分别增长11%、15%。创建省市级电子商务示范企业各2家,全县电子商务交易额达10亿元。实施古城建设项目27个,完成投资6.8亿元。成功举办第八届中国(鹤壁)民俗文化节,古城西北片区、黎阳仓遗址对外开放,文化旅游名城品位进一步提升。
(三)发展动力不断增强。对外开放取得新成效。到位省外资金49.6亿元,利用境外资金9800万美元。浙江李子园乳饮料、山东六和熟食及调理食品等19个项目顺利签约,32个项目落户我县。项目建设实现新突破。实施重点项目73个,完成投资112.4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15%。5个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4.1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56%。20个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79.8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51.2%。新开工项目53个,竣工项目30个。郑济高铁设站已获批,滑浚热电联产项目已核准,城区集中供热项目已开展前期工作,战略支撑项目取得重大突破。“双创”展现新活力。举办创业培训班34期,培训人员1080名,发放创业担保贷款4677万元。建立创业孵化园3个,新增经济实体2216家(户),带动就业26512人。给力软管被评为河南省创新型试点企业,双黄米酒、中鹤集团获中国(鹤壁)快餐食品博览会食品工业创新奖金奖。同时,积极落实和承接各项改革事项,有效破解发展难题,动力活力持续释放。
专栏1:县重点项目 |
▲工业领域。实施25个项目,完成投资47.2亿元。 ▲农林水领域。实施5个项目,完成投资14.5亿元。 ▲服务业领域。实施8个项目,完成投资10.2亿元。 ▲社会事业领域。实施9个项目,完成投资10.3亿元。 ▲基础设施领域。实施16个项目,完成投资12.9亿元。 ▲社区及房地产领域。实施10个项目,完成投资17.3亿元。 |
(四)平台支撑更加坚实。产业集聚区提质增效。建成区面积9平方公里,入驻企业98家;固定资产投资96亿元、增长30.4%,主营业务收入310亿元、增长18%。再次跻身全省“十先”行列,连续7年获省政府表彰。全面推进智慧园区建设,搭建“互联网+”平台,完善科研平台,拥有省级企业研发平台7家、市级15家。特色商业区提速增容。建成区面积0.8平方公里,入驻企业40家;固定资产投资12.3亿元、主营业务收入11亿元,增速均超过300%。西大街商业街开始营业,集文化旅游、民俗体验、休闲度假于一体的商业集群已现雏形。
(五)城乡建设步伐加快。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稳步推进,城镇化率提高1.2个百分点,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26.5平方公里。城区绿化道路75公里,绿化面积6.2万平方米,被评为河南省绿化模范县。行政服务中心、南水北调供水一期等项目正式投用,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黎阳污水处理厂扩建及中水回用工程即将投用,第二污水处理厂、迎阳铺城市垃圾处理场等项目顺利实施。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创建省级生态乡镇1个、省级生态村3个,美丽乡村示范村6个,建成农村人居环境达标村290个、示范村97个,被列为全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示范县。白寺村、西街村被列入全国传统村落名单。路网体系逐步优化。鹤浚快速通道、通武线改扩建项目竣工通车,大海线改扩建项目有序推进。开工建设城区道路4条、总长7485米,新建农村公路103条、137.5公里。开通城市公交线路2条,改造城乡公交线路68条。污染防治深入开展。全县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43天。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100%。万元GDP能耗下降7.8%,主要污染物减排效果显著。
专栏2:城乡建设 |
▲古城建设项目。 竣工项目8个:县前街、西城墙内侧、南小西门里街、南北大街道路、南北大街人行道、西大街人行道; 改造成景项目11个:县衙、端木翰林府、西北角楼、东城门、南城门、土圆粮仓、县衙后花园、县前街临街、浚县电影院、西大街立面改造、北城墙; 正在施工项目8个:北城门广场、东城门广场、南城门广场、北城门、电影院配套设施、李公馆、遏云楼、海棠谷。 ▲重点基础设施项目。 南水北调供水一期工程:总投资8245万元,建设日供水3万立方米水厂一座和28公里配水管网,目前已竣工投用。 浚县黎阳污水处理厂扩建及中水回用工程:总投资8669.4万元,占地面积75亩,目前已竣工验收。 浚县第二污水处理厂:总投资9517.4万元,占地45亩,设计规模为日处理污水1.5万吨,目前土建施工完成75%。 ▲重点路网项目。 干线公路:鹤浚快速通道、G230通武线(原东上线)分别于9月份、10月份竣工通车;S222大海线升级改建项目,全长18.5公里,已完成总工程量的75%,三条道路完成投资2.6亿元。 城区道路:续建4条,总投资1.03亿元,其中,建设路(新永定线—规划一路)、永定路(白云路—K2+360)已竣工验收;永定路(K2+360—建设路)、淇河路(云溪路—浚州大道)、黎阳路(老永定路—淇河路)已完成主路面灰土层铺设工作。 乡村道路:乡道12条、48.5公里,村道91条、89公里。 公共交通:投资5900万元,新增新能源电动公交车120辆。 |
专栏3:大气污染防治攻坚 |
▲燃煤锅炉拆除改造。省定18台10蒸吨/时及以下燃煤锅炉拆改任务全部完成,取缔散煤销售点23个。 ▲工业污染治理。完成6家企业废气提标治理,取缔“小散乱差”企业23家。 ▲扬尘治理。对12家在建项目工地进行了综合整治。 ▲黄标车老旧车淘汰。全县查扣追缴淘汰黄标车、老旧车1338辆。 ▲油品升级。全县加油站完成国四到国五车用乙醇汽油、车用柴油油品置换,全面销售使用国五标准油品;严打劣质油销售,查封取缔“黑加油站点”61家,拆除加油机79台。 |
(六)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升。全县新农合参合农民62.1万人、参合率100%,全年补助218.3万人次、2.3亿元。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征缴工作正式启动,发放养老金2.79亿元,分配保障性住房3330套。脱贫攻坚扎实开展。3409名贫困人口稳定脱贫,8个贫困村脱贫摘帽。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全力推进“全面改薄”和“扩充城镇”项目建设,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改造农村薄弱学校22所,新建、改扩建校舍2.3万平方米,义务教育均衡县创建顺利推进。投资1300万元,建成综合文化站11个、农家书屋439个。卫生防疫科技大楼投入使用。被评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单位。安全生产、信访稳定、社会治安形势保持平稳,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专栏4:脱贫攻坚 |
▲转移就业脱贫720人。 ▲产业扶持脱贫576人。 ▲社会保障脱贫1246人。 ▲救助脱贫867人。 ▲整体脱贫村8个:善堂镇东王楼村、善堂镇杨梁村、王庄镇刘井固村、屯子镇北赵庄村、白寺乡后岗村、卫贤镇砖城村、新镇镇邢固村、小河镇西郭渡村。 |
二、2012年以来计划执行情况
过去的五年是特别不平凡的五年,面对经济发展压力持续加大,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科学决策,坚持发展这个中心不动摇,以“三项重点”“四项提升”为抓手,统筹推进,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精准施策,保持发展定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平稳着陆;提出建设四个浚县战略目标,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指引和遵循。五年来,各部门履职尽责、主动担当、提升求进,为稳增长保态势作出了不懈努力,取得了明显成效。
五年来,我县经济发展跨上新台阶,较2011年,全县生产总值增长5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是2011年的2.5、2.4、1.9倍,为实现率先全面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产业转型取得新成效,三次产业比由24:55:21调整为17:54:29,结构进一步优化;工业形成“2+2”产业布局,食品、家居主导产业加速发展,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服务业形成“1+X”构架,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农业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升,产业融合发展进程加快,高效农业、生态农业成为新品牌。载体建设开创新局面,产业集聚区连年受到省政府表彰,成为全省产业集聚区一面旗帜;特色商业区建设全面提速,山水城交相辉映的古城形象日益彰显,国庆开门纳客,赢得广泛赞誉;粮食精深加工园区提档升级,成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三化协调、四化同步”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城乡建设迈出新步伐,城乡一体化试点、美丽乡村工程全面推进,取得明显成效,成为全省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试点、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
同时,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我县经济结构性矛盾还较突出,一产占比过大,二三产业占比有待提升;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部分企业尚未脱困,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缓慢,经济转型效果不够明显;投资拉动支撑乏力,招商引资难度加大,战略支撑项目较少,影响了经济发展后劲;城乡一体化进程滞缓,城乡二元结构尚未明显改观,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欠账较大,城镇化率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存在较大差距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认真研究,采取得力措施,在今后的工作中着力加以解决。
三、2017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今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也是率先全面小康、建设更高水平活力文化生态幸福新浚县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意义重大。
当前,从宏观形势看。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特征更加明显,结构性矛盾突出、动能转换滞后、环境制约加剧,但宏观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我县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从自身情况看。一方面,结构优化、城乡协同等深层次问题尚未破解。另一方面,主导产业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农业产业融合发展成为新优势,园区承载能力进一步提升,特别是郑济高铁、古城保护与旅游发展、中鹤清真食品产业园、聆海家居工业园、新能源产业带等一批战略支撑项目的规划建设,都为我县经济平稳健康发展蓄积了后劲、提供了支撑。总的来看,我县经济正处于转型发展、升级突破的紧要关口、关键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压力与动力同在。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预期是:全县生产总值增长8%、在实际工作中争取更好结果,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完成全省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任务,节能减排、环境质量改善等指标完成下达任务。
需要说明的是,全县生产总值增长8%,是经过深入研究论证、综合权衡各方情况后确定的。当前我国产能过剩和需求不足问题尚未根本解决,下行压力较大。我县工业发展虽然有所回升,但基础不够牢固,工业运行依然严峻。服务业增长乏力,新的经济增长点尚未形成。根据三次产业占比,初步把全县生产总值定为8%较为稳妥,通过努力可以保证实现。总体来看,今年提出的主要指标,增幅较往年有所下降,即使这样,要完成既定目标,困难也很大。对此,我们一定要突出“稳中求进”这一主题,站位全局、勇挑重担,积极作为、砥砺奋进,确保目标得以实现。
四、2017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做好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要全面贯彻县委十二届二次全会和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持续抓好“三项重点”,加快推进“四个构建”,牢牢把握主动权,确保全年目标任务完成。工作中,重点抓好以下七个方面:
(一)扩大有效投资,增强项目支撑。继续开展“项目攻坚年”活动,多措并举,释放投资潜力,增强发展支撑,力争全年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00亿元以上。
加快项目建设。着力抓好谋划、投资、开工、竣工等关键环节,全面提升项目建设成效。超前谋划。组织开展重大项目谋划活动,力争全年谋划项目100个以上,其中,超10亿元项目15个以上。同时,紧盯国家资金投向,做好项目储备和前期工作,争取更多项目列入上级计划的盘子。优质服务。积极开展联审联批,落实开工条件,实施项目集中开工活动,确保浙江李子园乳饮料、美巢木业家居、豫能临河风电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力争全年新开工项目50个以上。常态督导。围绕重点建设项目进一步完善项目分包、调度、督导等推进机制,制定节点推进计划,动态监控、解决问题、加快进度,确保中鹤互联网+现代农业、汇能生物质热电联产、古城景区停车场等项目建成投用,力争全年竣工项目30个以上。
提升招商实效。坚持“引进增量”和“盘活存量”相结合,“招大引强”和“扶潜培优”相结合,完善招商引资政策,强化链条式、集群式招商,强化与商协会、中介机构合作,强化招商信息共享、协调联动,积极参加专题招商推介活动。与北京弘世纪影业、复星集团、中合置业、新希望六和、浙江青年汽车等有意愿、有实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广泛对接,特别是借助浚籍在外人员人脉优势,进一步提升招商工作实效。重点盯紧浚县国际文化影视城、爱必侬古城度假区、浚县全域旅游、鹤浚快速通道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带、六和至真休闲食品产业园、中鹤集团粮食现代物流中心、新能源汽车配件产业园等在谈项目,力争全年引进省外资金50亿元、亿元以上项目20个。
扩大民间投资。落实国家省市鼓励民间投资政策措施,研究出台我县鼓励民间投资办法。完善投资体制,强化企业投资主体地位,规范政府投资行为,探索建立民营企业项目融资推介畅销机制,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
专栏5:重点建设项目 |
实施重点项目106个,总投资440亿元。 ▲工业领域。24个项目,总投资127.6亿元。 ▲农林水领域。12个项目,总投资103.3亿元。 ▲服务业领域。17个项目,总投资74.1亿元。 ▲社会事业领域。9个项目,总投资3.5亿元。 ▲基础设施领域。30个项目,总投资80.3亿元。 ▲社区及房地产领域。14个项目,总投资51.2亿元。 |
(二)深化体制改革,激发发展活力。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确保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实效。
精准去产能。认真落实国家化解过剩产能工作相关要求,同时严禁新增过剩产能。实施特困企业退出试点工作,对长期停工停产、转型无望的“僵尸企业”,按法定程序推进企业积极稳妥有序退出。
差别去库存。完善促进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购房政策,依法提供均等公共服务。积极推行棚改安置和公租房保障“货币化”。加快发展住房租赁市场。有效控制增量、消化存量,力争商品住房去库存周期降至18个月以下。
稳妥去杠杆。优化企业资产负债结构,加快推进企业在主板上市、新三板和中原股权交易中心挂牌。提升金融服务质量,优化贷款审批流程,着力破解企业抵押担保难题。努力防控各类金融风险。
加快降成本。鼓励金融机构创新还款方式,发挥好“助保贷”和“还贷周转金”平台作用,帮助企业减轻资金压力,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加强公共就业服务,降低招工成本。加大企业员工培训补贴力度,降低培训成本。实施工业企业用电奖励政策,推进电力直接交易,降低用电成本。完善工业用地出让制度,鼓励采取先租后让、缩短出让年限等方式出让土地,降低用地成本。积极推进降低税负、中介费用、企业管理等方面成本。
全力补短板。补齐产业发展短板,加快培育产业集群,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制造业和服务业深度融合,构建现代工业和现代服务业新体系;开发农业多种功能,促进粮经饲统筹、种养加一体、产业融合发展,构建现代农业新体系。补齐城乡一体化短板,健全城乡协同发展机制,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进农村综合配套改革,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现代城乡新体系。补齐公共服务短板,着力健全现代化教育发展机制,完善县乡村三级医疗网络体系,完善扶贫机制,构建现代治理新体系。
同时,持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积极推进王庄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持续开展行政事业性收费清理,探索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工作。深入推进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探索推进“五证合一”,推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推进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完成农信社改制组建农商银行和郑银村镇银行筹建工作。同时,积极承接、加快推进医药卫生、资源配置等重点领域改革。
(三)振兴实体经济,增强发展动力。实体经济是强县之本、富民之基,进一步强化企业主体地位,促进龙头企业做强做优,帮扶小微企业健康发展,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
激发双创活力。开通企业前期手续办理绿色通道,力争新增小微企业300家以上。支持各类市场主体不断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培育新产业,促进产品由低端向中高端、技术由劳动密集向自动化、驱动力由投资向创新、模式由多种经营向专业化转变。深化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促进中鹤与中合中国食品研究院、鹤舞天香牡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聆海家居林木一体化研究中心、中原美食研发中心等研发平台建设。力争新设县级创业孵化基地2个,发放创业担保贷款突破6000万元,新增省级以上研发中心2个、市级研发平台5个。
盘活现有经济实体。开展百企评部门活动,增强服务意识,提升服务水平。开展多种金融对接活动,引导企业用好各类发展基金、工调资金、技改资金,力争企业在直接融资上实现突破。对有市场有基础,发展前景良好,因暂时困难不能正常生产的企业,组织专业机构“把脉问诊”,一对一帮扶。鼓励企业主动作为,广泛与业内龙头企业对接沟通,创新合作方式,通过租赁经营、资产重组、股权转让等形式,盘活存量、助推转型。争取全年盘活企业8家以上,盘活闲置厂房超过10万平方米。
实施四上企业倍增计划。完善企业支持政策,建立健全企业家协会,搭建交流沟通平台,探索设立种子企业培育基金、产业发展引导基金,为各类企业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持。重点培育100家有特色、有活力、有潜力小微企业,力争新增“四上企业”超过60家,形成小企业“铺天盖地”、大企业“顶天立地”发展格局。
(四)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发展质量。坚持以新旧动力转换、供给质量提升为中心,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持续做强工业、做大服务业、做优农业,加快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
转型发展现代工业。立足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力促集群发展,做强做优主导产业,增强工业核心竞争力,构建“2+2”产业骨架,力争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做强绿色食品产业。提升发展面制品、肉制品两个传统产业,培育发展调理快餐、休闲食品两个新兴产业。重点抓好浙江李子园乳饮料、中鹤清真食品产业园、烘焙食品标准化厂房等项目,努力打造全国知名的绿色食品生产基地,进一步叫响全国食品工业强县品牌。做强现代家居产业。以定制、智能、环保为方向,提升壮大家具、门窗、整体厨卫三大产业集群,推动产业链条转型升级。重点推进美巢木业家居、聆海集团互联网+家居、贝迪特创塑业、现代家居标准化厂房等项目,努力打造中原现代智能家居之都。做大汽车零部件与电子电器产业。重点建设广驰空气净化设备及配件等项目,支持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和人才引进,推动企业向精细化、专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做大清洁能源与新材料产业。重点建设豫能临河风电、特变电工风电、中如新能源光电、汇能生物质热电联产等项目,扩大新能源产业规模。
提速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构建以文化旅游为核心,新型物流、文化创意和健康养老等重点产业为支撑的“1+X”产业体系,力争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8.5%。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重点推进浚县古城保护与旅游发展、大运河遗址保护及旅游基础设施、象山旅游观光产业园等项目。加快运河博物馆、黎阳仓遗址周边环境整治、浮丘山南部环境整治等工程建设。深化与上海爱必侬的合作,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工作,加快古城景点陈列、浚县博物馆布展,构建“山—水—城”互动旅游空间。加速资源整合,探索发展全域旅游,实现接待游客、旅游总收入均增长15%。积极发展新型物流业。加快推进各类专业物流园建设,力争中鹤集团粮食现代物流中心、邮政仓储中心、丰之源粮食物流中心等项目开工建设,万隆商贸食品交易中心、恒大物流仓储物流中心等项目竣工投用。完善物流配送体系,主动融入全省、全市物流网络。积极培育新业态。推动文化创意与文化旅游、文艺演出、特色民间工艺融合发展,着力打造特色产业链,提高文化产品附加值。加快建设养老服务中心等公共平台,提高健康养老服务水平。深化与重庆八戒等网络公司的合作,加快“互联网+旅游”“互联网+农业”等业态发展。依托农信通、新华书店云书网和中国邮政邮乐网平台,吸引电商、应用、服务、支付等企业集聚,加快电子商务产业园建设,积极创建省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
提升发展现代农业。大力实施现代农业提升专项行动,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着力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以“四优四化”为主线,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供给效率。新建10万亩高标准粮田,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开展小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试点工作,推进绿源农牧种养一体化生态农业等项目建设,加快调整种养业结构,大力发展优质小麦、优质花生、优质杂粮、优质草畜,培育现代农业新亮点。依托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王庄核心区),积极推进“育繁一体化”种子基地、年出栏20万只肉羊和1万头肉奶兼用牛养殖基地等项目建设,引领全县现代农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抓住被列为全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县的机遇,因地制宜探索多元产城融合模式,打造全国农区县域产城融合发展先行区。加快推进“一区一带”,重点实施鹤浚快速通道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带、广发高效农业观光旅游、中鹤集团产业融合等项目。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抓住被列为全国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的机遇,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合理有序流转,积极做好农村实用人才、农场主、创业致富“领头雁”等经营主体培训培育工作,力争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00家、家庭农场80家,培育市级以上龙头企业3家、农业产业化集群1家。增强服务保障能力。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提升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深度促进农机农艺融合,提高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深入推进农业信息化进村入户工程建设。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气象为农服务水平,增强综合防灾减灾能力。
统筹发展产业载体。以产业集聚区、特色商业区和专业园区建设为重点,做大做实产业发展载体平台,更好发挥支撑作用。实施产业集聚区建设提升工程。实施产业集群、配套功能、效益效能提升行动,推动产业园区扩规模、提层次、上星晋位。加快智慧园区建设,强化智慧园区示范带动效应,推行管理服务专业化、精细化、智慧化。加快标准化厂房、供热供水管网、工业污水处理厂等项目建设,进一步提升承载能力。提升特色商业区发展水平。坚持以促集聚、凝特色、提服务为着力点,加快西大街商业街二期、东大街历史文化街等项目建设,培育形成2—3条精品商业街。完善景区停车场、给排水、垃圾收运等配套服务设施,提升服务业企业规模和水平,构建特色产业集群,夯实产业基础,提高浚县特色商业区在全省位次和影响力。培育各类专业园区。规划建设屯子石雕文化、儒商文化、中鹤清真食品等产业园,同时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因地制宜,在乡镇(街道)规划建设一批孵化园,助推乡镇特色经济发展,提升乡镇产业支撑能力。
(五)统筹城乡建设,推动协同发展。围绕河南省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建设,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提升质量为关键,创新体制机制,统筹推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新农村等重点领域建设。
推动城乡协调发展。以全省百城建设提质工程为契机,谋划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促进城乡相互融合、协同发展。统筹推进老城区改造提升和新城区综合开发,调整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加快王庄、善堂、新镇城乡一体化示范镇建设,着力培育一批独具特色镇域经济,以产业带动城镇加速发展,争创全省百强乡镇。继续推进中鹤新城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抓好棚户区住房改造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美丽乡村试点工作,深入开展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行动,持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乡村环境。做好特色小镇、宜居小镇、美丽乡村、传统村落等建设申报工作。
健全城乡协同发展机制。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强化“一基本两牵动三保障”,推动户籍制度改革和居住证制度双落地,引导支持具备条件且有意愿的农业转移人口举家落户城镇。推进农村综合配套改革,做好农村土地确权登记扫尾工作,巩固颁证成果。推动城乡管理现代化,大力整治市容环境,深入开展城乡公共空间整治,清理乱堆乱放,拆除私搭乱建,不断扩大信息化应用领域,建成投用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逐步实现城乡同步发展、品位提升。
加强基础设施支撑。加快推进浚县城区雨水、污水管网工程,开工建设迎阳铺城市垃圾处理场等项目,力争第二污水处理厂、善堂镇和新镇镇污水处理厂等项目竣工验收,确保王庄镇污水处理厂投用。继续实施农村危房改造、电网改造、沼气建设、饮水安全等工程。协调服务好郑济高铁浚县段建设,力争大海线上半年通车、内罗线(原五浚路)早日开工,做好107国道改线、S304濮鹤线(原善大线)前期工作。力争开工城区道路3条,建设乡村道路115公里,改善群众出行条件。
专栏6:城乡建设 |
▲郑济高铁浚县段:总投资35亿元,途经浚县31公里,设计速度每小时350公里,浚县段今年开工,预计2020年竣工。 ▲S224内罗线(汤浚界—西宋庄段)改建工程:总投资2.6亿元,建设里程23公里,预计下半年开工。 ▲城区道路3条:淇河路(云溪路—浚州大道)、黎阳路(现状路口—淇河路)、工业路(浚州大道—衡山路)等。 ▲城区集中供热:总投资12亿元,主要建设热水管网180公里、蒸汽管网48公里,换热站及其他配套设施,年底前完成各项前期工作。 ▲迎阳铺城市垃圾处理场:总投资7200万元,主要建设库容166万立方米填埋池一座及其他配套设施,预计上半年开工。 ▲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总投资1000万元,主要建设数字城管系统平台、指挥中心、机房和办公场地等,预计今年建成投用。 ▲浚县中医院门诊医技综合楼项目:总投资3180万元,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 ▲古城建设项目:16个,其中续建项目8个;新开工项目8个:南北大街立面、南山街、东大街立面、西大街立面二期、古城景区停车场、西北片区四合院、遗产中心、备战桥修复。 |
(六)抓好生态建设,改善人居环境。坚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调整优化空间布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治理力度,坚决打赢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
推进绿色发展。实施“五林共育”“五边共美”“五水共治”年度计划,推进生态浚县建设。以河南省林业生态建设提升工程为载体,以鹤浚快速通道、通武线、定浚线、大海线等绿化工程为重点,营造多层次、多色彩、高品位的生态网络廊道,完成生态造林1.7万亩,森林抚育1万亩。开展城市河流清洁行动,强化卫河、浚内河等河道集中整治,重点推进浚内河黎阳段综合治理、浚内河城区段雨污分流等项目建设,努力消除黑臭河,促进城乡环境持续改善。加快实施绿化美化工程,加大公园、游园、公共绿地建设力度,构建形成绿色慢行系统。积极探索、加快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有效提高雨水再利用率。
推进低碳发展。实施“五气共管”“五节共推”年度计划。持续加强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做好工业、扬尘、燃煤、秸秆焚烧等污染治理工作,有效削减PM10和PM2.5浓度。继续做好蓝天工程、碧水工程和乡村清洁工程,确保全县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加快节能减排示范项目建设,实施产业园区改造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关键补链、绿色建筑、绿色低碳交通工程。加快能耗监测系统建设,加强对重点用能企业节能管理。持续加快企业节能减排改造步伐,推进产业低碳化。继续实施政府机关节能改造工程,推进建筑绿色化。
推进循环发展。推动农业领域资源利用节约化、生产过程清洁化、产业链接循环化、废物处理资源化,重点发展畜禽圈舍、沼气池、厕所、日光温室“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推广畜(禽)—沼—果(菜、林)复合型模式。完善工业链条,促进工业内部产业循环,扶持一批带动作用强、循环程度高、经济效益好的大型循环经济联合体,形成产业间相互链接、协同耦合的循环性工业体系,重点打造“粮食种植—食品加工—废弃物综合利用”产业链;围绕畜禽产品及深加工,打造“粮食种植—饲料—畜禽养殖—食品加工—废弃物综合利用”产业链。结合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支持煤改气、煤改电、洁净煤替代等项目,在乡镇铺设供气管网96公里,新增用户1.12万户。统筹解决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工业固废等废弃物集中处置问题。
专栏7:环境污染治理攻坚 |
▲大气污染攻坚。建立完善扬尘污染防控、工业污染源环境监管、黄标车淘汰等大气污染防治攻坚长效机制。强化工业污染治理,强化燃煤污染、挥发性有机物、机动车污染治理,加强重点时段污染天气管控,持续推进禁烧禁燃工作。确保优良天数211天以上、PM10年均浓度108微克/立方米以下、PM2.5年均浓度62微克/立方米以下。 ▲水污染攻坚。建立完善流域水污染联防联控机制,打响水污染治理攻坚战,重点做好卫河、浚内河整治提升工作,确保出境河流断面水质达标率达到省市要求。推进农村面源污染、畜禽养殖污染专项整治,确保年底前禁养区内畜禽养殖场(户)全部关闭和搬迁。 |
(七)保障改善民生,促进和谐稳定。加大民生领域投入力度,扎实推进一批重点民生工程,推动改革发展成果全民共享,保持社会稳定。
切实做好扶贫脱贫。实施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实施好雨露计划职业教育扶贫助学补助项目,积极推动光伏扶贫工程,做好乡镇产业扶贫基地建设,扶持适于贫困户发展的种养殖和农产品加工等各类特色产业。确保善堂镇杨村、王庄镇宋井固村、屯子镇北张庄村、屯子镇裴庄村、白寺乡靳庄村、卫贤镇赫含珠村、新镇镇东郭村7个贫困村摘帽、3386名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努力扩大就业创业。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力争培训各类就业人员1.2万人以上。用足用好优惠政策,通过公益性岗位安置,以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等多种形式,帮扶就业困难对象实现再就业,争取实现城镇新增就业8000人以上。
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全面完成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调整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建立基本养老金调整机制,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每人每月最低标准提高到80元,落实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基金管理办法。全面实施统一的城乡居民医保制度,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450元;完善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落实困难群众大病补充保险制度。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400元和250元,社会散居孤儿养育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700元。落实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完善失业保险制度,健全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加强农村“三留守”人员关爱服务和困境儿童保障,切实兜住民生底线。扎实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分配、整改工作。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大力实施学前教育普惠、教育内涵提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职业教育攻坚等工程;强力推进标准化学校建设,加快建设浚州幼儿园、浚州小学、宏基小学,积极推进黎阳中学长丰校区建设,力争全县义务阶段学校基本达到省定办学标准;谋划县职业中专搬迁和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做大做强职业教育。持续推进基层医改和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扎实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力争城乡居民签约服务达90%以上。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确保中医院门诊医技综合楼年内主体竣工。争创省级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县。完成县图书馆、文化馆搬迁工作,推进基层综合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继续推进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谋划建设青少年校外体育活动中心,做好“一场两台”、健身路径、乡镇健身广场、社区多功能公共运动场等项目建设工作,开展全民健身和群众性体育竞赛活动。
同时,加强经济运行调节,做好生产要素保障,确保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强化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等重点领域治理。加强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统筹做好信访、社会治安和维护社会稳定等工作,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各位代表!做好今年各项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将认真执行县委各项决策部署,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县政协的监督,积极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意见和建议,坚定信心,积极进取,撸起袖子加油干,为建设更高水平活力文化生态幸福新浚县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