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体制改革专项小组2016年工作总结
2016年以来,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在各相关部门的努力和拼搏下,按照《关于印发浚县2016年重大改革事项的通知》(浚改发〔2016〕2号)要求,我县经济体制改革方面11项改革事项积极稳妥有序推进,并取得了初步成效。现将改革事项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
为积极推进各项改革事项的有序开展,各相关单位高度重视,成立了专门工作组。在推动产业集团化发展方面,我县专门成立了筹建工作小组;为推进公车制度改革和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我县分别成立了浚县公务用车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和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在推进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方面,我县成立了浚县王庄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与鹤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管理套合工作领导小组;为做好农商行组建工作,我县先后出台了《浚县人民政府关于成立河南浚县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筹建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浚政文〔2015〕17号)和《浚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成立加快推进浚县农信联社改制组建农商银行若干工作组的通知》(浚政办文〔2015〕12号)。各事项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推进工作开展。
二、明确任务,制定工作方案
为明确各项改革事项具体目标和任务,各相关责任单位分别出台了相应的方案。根据市现代家居产业联盟筹建工作要求,我县印发了《浚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浚县家居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15—2017年)的通知》(浚政办〔2014〕37号);为推进产业集聚区与乡镇行政区域管理套合,我县出台了《浚县产业集聚区与黎阳街道办事处行政区域套合工作实施方案》(浚办〔2016〕15号);在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面,我县印发了《中共浚县县委办公室浚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浚县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浚办〔2016〕27号);在落实县以下机关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职级与待遇挂钩制度改革方面,我县印发了《浚县机关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实施工作方案》(浚人社〔2016〕6号);在推进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方面,我县认真拟定了《浚县王庄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与鹤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管理套合工作实施方案》,省编办已批复同意;为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我县印发了《浚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浚县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工作方案(2016—2020年)的通知》(浚政〔2016〕4号);为做好农商行组建工作,我县出台了《浚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加快推进浚县农信联社改制组建农商行工作专项方案(2015-2017年)的通知》(浚政〔2015〕17号)。在各项实施方案的指导下,改革事项得以扎实稳妥有序推进。
三、强化沟通,完善政策措施
各相关部门间强化沟通对接,统一思想,齐心协力,共同推进改革事项。在推动产业集团化发展方面,我县通过与南京林业大学、南京格迪轩家具设计有限公司沟通对接,编制了《浚县家居产业十三五规划》、《林木一体化可行性研究报告》等规划,积极推进配合市家居产业联盟组建工作;在落实县以下机关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职级与待遇挂钩制度改革方面,我县通过与市人社局对接,印发了《关于转发鹤人社〔2016〕11号文件贯彻执行鹤壁市县以下机关公务员职级晋升工作实施细则的通知》(浚人社〔2016〕7号);在配合做好智慧鹤壁信息系统(平台)的整合、开发与应用工作方面,我县与市级相关部门沟通,及时开展了政府投资项目的联合审批工作,同时,做好我县相关单位业务专网与电子政务外网互联互通工作;在农商行组建工作方面,我县聘请中介机构对浚县农信联社开展了清产核资和资产评估,请鹤壁银监分局对农商银行前期筹建工作进行了验收,认定各项指标已达到组建农商银行标准,河南银监局已下发《河南银监局关于同意筹建河南浚县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的批复》(豫银监复〔2016〕487号);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项目方面,我县古城改造建设项目由中介机构正在编制财政承受力评价和新的实施方案,并已纳入省PPP项目库;在创新小微企业信贷模式方面,我县已与浦发银行郑州东风支行和中信银行郑州航海路支行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进一步加强了与域外金融机构的合作。
四、健全机制,推进任务落实
为积极稳妥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各项改革任务工作的开展,我县经济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对各项改革事项不定期进行排查督导,并建立改革事项季度台账报送制度。同时,建立健全督查通报制度,联合县委、政府两办督查室对进展较慢的事项进行督查通报,各改革事项领导小组对改革事项负责,各成员单位严格按照实施方案要求,对照时间节点,细化责任,认真推进落实,确保事项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任务。
政治体制改革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专项小组2016年工作总结
2016年全县共确定政治体制改革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事项17项,其中,承接市改革事项14项,自主推进改革事项3项。
一、承接市改革事项
1.完善落实“4+4+2”党建制度体系。在基层拓展深化民主科学决策、矛盾调解化解、便民服务、党风政风监督检查四项基础制度。在县级以上机关完善落实民主集中制、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干部选拔任用、反腐倡廉四项基础制度,在各级党政机关完善落实规范权力运行和全面从严治党监督检查问责两项制度机制,持续抓好示范点建设。(牵头单位:县委组织部,县纪委,县委政法委)
在基层四项基础制度建设方面:一是完善基层民主科学决策机制。丰富完善了“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十必须十不准”规定和操作规范20条,优化了村级决策程序,集中运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组织开展了城乡低保和农村贫困户确定活动。二是完善基层便民服务机制。加强县、乡、管理区、村四级服务平台建设,制定了服务规范“十要十不准”和首问负责制、代办服务、农村干部坐班服务等制度,提升了便民服务水平。三是完善基层矛盾调解化解机制。研究制定了《浚县关于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实施意见》,深化“一评四会”制度,进一步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全力发挥县、乡、村三级调解网络、行业性调解组织、应急处置工作专班等方面的作用,形成工作合力,化解各类矛盾纠纷500多起。四是完善基层党风政风监督检查机制。突出基层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及懒政怠政为官不为问题两个专项治理,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85起,有力促进了全县党风政风好转。
在县级四项基础制度建设方面:一是完善落实民主集中制。印发了《中国共产党浚县委员会工作规则》《中共浚县县委常委会议事决策规则》,落实请示报告制度,县委常委会及时向上级党委报告重要事项;全县各单位定期向县委报告工作。坚决执行“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全面提升了决策的科学性和规范性。落实风险评估机制,强化自查和监督检查,及时监督整改。二是完善落实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制度。完善县委中心组集中学习和自学制度,增强领导干部党性修养。完善民主生活会制度,从严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开展严守政治纪律严明政治规矩专项治理,全县党员干部作出公开承诺,接受监督。三是完善落实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制定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流程图,对酝酿、提名、推荐和考察等环节作出明确规定。完善考核制度,树立正确用人导向。完善综合分析研判制度,科学选用干部。四是完善落实反腐倡廉制度。制定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清单,进一步明确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切实增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意识。
在两项机制建设方面:一是推进权力规范运行机制建设。规范决策行为。制定了《浚县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实施办法》,明确了决策主体、事项范围、决策程序和责任追究,确保了决策制度科学、程序严格、责任明确。加大监督力度。印发了《关于开展部门权力清单责任清单编制工作的实施方案》,取消、核减32个县直单位无法律法规依据的行政职权62项。组织全县单位对落实“三重一大”“五不直管”等制度落实情况进行自查、总结、报告,规范了各单位权利运行。二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监督检查问责机制建设。完善监督检查问责机制,明确监督的8个重点和14项制度,8类53项问责情形,以及问责的方式和程序;先后开展党员领导干部违规从事营利活动、为官不为、党员干部出入隐蔽场所违规吃喝等专项治理,对全县31个居民小区、12家城区茶楼、5家较为隐蔽的农家院进行了3次突击检查,共查处违规营利活动10起,党政纪处分10人;查处为官不为案件33起,处理52人,其中党政纪处分39人,诫勉谈话11人,其他处理2人。
按照市委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安排,我县共承担浚县“完善和落实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和白寺乡“权力规范运行和全面从严治党监督检查问责两项机制”两个示范点建设任务。示范点确定后,浚县县委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强化指导,扎实推进两个示范点建设工作,并认真总结示范点经验做法,为推进党建制度改革探索路子、积累经验。
2.建立乡镇(街道)纪(工)委书记向县纪委报告同级党(工)委委员会成员履行主体责任及廉洁从政情况的制度。(牵头单位:县纪委)
加强对派驻机构的管理,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县直纪检监察派驻机构管理的意见》、《乡镇(街道)纪(工)委书记、副书记提名考察办法(试行)》《县纪委派驻纪检组组长、副组长提名考察办法(试行)》,下发《关于调整部分县直单位纪检监察机构设置》文件,对派驻机构名称进行规范;印发了《浚县纪委派驻机构请示报告工作制度(试行)》《浚县纪委派驻机构工作人员请销假制度(试行)》,对派驻机构工作进行规范。向全县县级领导干部印发《廉政提醒》7期;组织全县46个派驻纪检组(纪委)向县纪委报告2015年度党委(党组)班子、一把手、其他班子成员履行主体责任、执行民主集中制、廉洁自律情况。
3.改进审计查出突出问题整改情况向县人大常委会报告机制。(牵头单位:县人大常委会财工委)
安排一名常委会副主任牵头,组建视察组,对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开展跟踪督查。召开专门会议,先后听取了财政局、地税局、黎阳建管办、文广局、住建局的整改报告和审计局的综合整改报告,并深入农业局、白寺乡、公路局实地查看,对不能整改到位的事项,责成相关单位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按时间节点抓好整改。
4.完善城乡社区协商机制(牵头单位:县民政局)
县民政局与市民政局进行了对接,省市民政部门还没有出台完善城乡社区协商机制具体实施办法,待省市具体办法出台后,县民政部门结合浚县实际制定具体工作措施。
5.完善选派第一书记驻村帮扶机制(牵头单位:县委组织部)
一是建立县级领导干部联系机制。县级领导干部联系第一书记所驻贫困村和软弱涣散村,帮助他们协调项目和资金,解决问题和困难,推进派驻村工作开展。二是建立对口单位帮扶机制。组织38个县直机关对口联系20个第一书记所驻贫困村,集聚单位力量,发挥部门优势,帮助派驻村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三是建立派出单位帮扶机制。发挥派出单位后盾作用,联系上下、协调左右、用好自身的资源,全力推进派驻村各项工作,申请帮扶项目共81个。四是建立激励引导机制。突出工作实绩,树立良好导向,激励他们安心驻村、用心工作。对任期内表现优秀、群众反映良好的,将予以表彰或提拔使用,特别是在推进精准脱贫方面成绩突出的,优先提拔使用。
6.按照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开展“主体责任深化年”专题活动,落实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加大问责力度,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出台的党内监督条例。(牵头单位:县委办公室,县纪委)
牢固树立“抓好党建是本职,不抓党建是失职”思想,认真落实党委管党建、书记抓党建要求,先后29次召开县委党建领导小组会、县委常委会,研究党建工作,分析形势任务,协调解决问题,形成了抓党建、强党建的工作导向。拉出了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清单,明确了党委(党组)的30项责任、主要负责同志的12项责任;细化了纪检部门的31项责任,构建了职责明确、要求具体的责任落实体系。建立党建专项述职评议制度,每季度听取1次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党建述职,层层压实党委(党组)主体责任和主要负责同志第一责任人责任,以责任落实促工作落实,切实增强了基层党组织书记抓主业、强党建的责任意识,形成了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党建工作格局。严格落实《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认真执行“一案双究”制度,不断加大追责问责力度,营造了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的浓厚氛围。进一步强化党内监督,组织全县单位先后开展了《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集中学习活动,继续刊发廉政提醒,探索纪委对同级党委特别是常委会成员进行监督的有效途径。
7.贯彻执行廉洁自律准则和党纪处分条例,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实践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牵头单位:县纪委)
组织全县各单位认真学习了《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收看了廉政教育专题片《永远在路上》,组织62个单位党组织负责人上廉政党课。印发《浚县纪检监察机关“一案双书”暂行办法》,送达说理性处分决定书201份,向发案单位提出有针对性的纪检监察建议书17份,进一步强化了案件震慑效果。积极实践“四种形态”,先后函询18人、54个问题,对48名党员领导干部进行了约谈,对36人进行了诫勉谈话,有效防止了“小毛病”演变成“大问题”。
8.加强和改进巡察工作,全面推进专项巡察,强化巡察成果应用。(牵头单位:县委巡察办)
在巡察工作中,突出“两个责任”和“六项纪律”两个重点,提升巡察精准度和震慑力。一是聚焦问题定对象。坚持“三个紧扣”,即:紧扣上级巡察问题,紧扣相关部门掌握问题,紧扣社会关切问题,确保分批推进、突出重点、全面覆盖。二是协作联动查线索。建立函询函调协作机制,向组织、纪检、财政、审计、信访以及公检法等部门发出密函,为巡察组提供问题线索,确保巡察工作的针对性和问题线索的可靠性。三是广开渠道集民意。实行了“五公开、三必谈”,充分畅通信息渠道,广泛收集党员干部群众反映的意见和问题,确保巡察工作影响力和时效性。四是规范制度严纪律。加强巡察机构作风建设,制定工作规则,完善问题反馈、线索移交、归档立卷、巡察记实等制度,确保巡察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截至目前,通过5轮巡察19个单位,共发出函询函调82件次,走访谈话2600多人次,受理群众来信来访来电223件次;共巡察落实“两个责任”不力和违反“六项纪律”方面问题159个,发现干部违规违纪问题线索141条,涉及科级干部55人,股级及以下干部88人。
9.进一步完善考评机制,探索在重点工作、重点项目中,对干部跟踪纪实、实例分析、定期评价,并建立专门档案。(牵头单位:县委组织部)
一是坚持在基层和一线识别干部。制定了《在重点项目中提拔使用干部办法》,实行到基层和一线挂职干部目标量化百分制考核制度,结合实际制定工作目标,定期组织考核,掌握干部的思想政治表现、组织协调能力、工作作风、工作实绩、廉洁自律等情况,作为干部选拔使用的重要依据。二是改进干部考评机制。加强日常考察和综合分析研判,探索在重点工作、重大项目、突发事件中,进行联动考察、跟踪记实、实例分析、定期评价,并建立专门档案,为准确识别干部奠定基础。完善考察内容,健全符合五大发展理念要求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把新发展理念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风向标。三是完善干部考察考核方式。深化对干部的日常了解,实行“干部双线考察法”,对拟提拔或重用的干部,在考察组通过民主推荐、个别谈话、实地察看等方式考察的同时,县委组织部部委会成员分别约谈考察对象单位的主要领导和其他需要单独约谈的人员,着重了解干部在重点工作、重点项目中表现情况,并及时与考察组考察情况进行印证,真实、准确地为考察对象“画像”。
10.探索扶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提高村级组织自我发展能力的办法措施。(牵头单位:县委组织部)
配强配好村级班子,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提供组织保障;加强教育培训,充分发挥党校和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接收站点的主阵地作用,采取实用技术培训、定期轮训、外出参观学习等措施加强村干部素质培训,不断提高村干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营管理水平和驾驭市场经济的本领;优先保障农村党建工作经费,每村新增党建经费2万元,村级组织经费每村增加到7万元,从2016年7月起农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和其他两委干部工作报酬每月分别提高到1000元、800元和600元,激发村干部创业的内在动力;坚持多方帮扶共建,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滚动发展,组织83名农业专家和专业技术人才,开展种植养殖等技术培训、跟踪服务31场次,服务群众6350多人次,联合人社局对5539名群众开展了岗前、在岗及技能再提升培训,对120名有创业意愿的群众进行创业培训;大力实施农村党员“创业带富工程”,指导“双强”党员结对帮扶困难党员创业致富。选择11个村作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试点村,引导带动村级集体经济有序发展。
11.健全纪检监察机关纪律审查谈话工作机制(牵头单位:县纪委)
全面启动11个乡镇(街道)谈话室建设,目前10个乡镇(街道)已建成。同时,浚县纪检监察宣教中心建设项目正在加快推进。
12.深化纪检监察派驻机构改革。(牵头单位:县纪委)
印发了《关于调整部分县直单位纪检监察机构设置的通知》,核销相关单位纪委5个、纪检组31个、副科级纪律检查员领导职数14个,统一设置中共浚县纪委派驻纪检组50个,同时对17个单位的纪检监察工作实行归口管理,派驻机构实现了全覆盖。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县直纪检监察派驻机构管理的意见》,由纪委考察任命了纪检组副组长21名。抓住县乡纪委换届机遇,配齐配强了县乡两级纪委班子,乡镇纪委专职人员均达到了3人。
13.出台县直单位干部轮岗交流办法,健全县管干部轮岗交流制度。(牵头单位:县委组织部)
出台了《浚县机关事业单位人员补充及交流办法》,进一步完善制度、细化标准,加大县管干部交流力度。一是以任职时间为标准,实行“原则上任职满十年要交流,五年有计划交流”,既保证工作的连续性和严肃性,又能及时补充新鲜血液,提升工作效率。2016年乡镇党委换届工作中,调整的77名干部中,其中61%属于交流轮岗。二是以培养锻炼为目标,实行“挂职锻炼”。分批选派县直单位优秀科级干部和中层干部,有计划地交流到乡镇(街道)实践锻炼。选拔县直单位、乡镇(街道)优秀干部到上级单位帮助工作或上挂锻炼,增加干部任职经历和阅历。选派4名干部分别到市信访局、市文明办帮助工作,选派2名干部挂职乡镇(街道)党(工)委副书记,选派39名县直单位优秀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三是以岗位要求为依据,实行“任职回避”。新提任的重点岗位、纪检组长,一般不在原工作单位任职。2015年选拔任用的17名纪检组长(纪委书记),其中71%系交流任职。
14.探索建立改革成效评估机制(牵头单位:县委改革办)
县委改革办已与市改革办对接,市里的改革成效评估机制还没有出台,待市改革成效评估机制建立后,县改革办将严格按照市里的要求和相关精神,结合实际建立改革成效评估机制。
二、自主推进改革事项
1.探索农村党支部“星级化”动态管理 ,激发农村党组织活力。(牵头单位:县委组织部)
认真组织开展农村党组织分类定级工作,2016年初,按照“五星级”标准,从“政治素质、工作思路、工作制度、活动阵地、工作业绩”等方面,对农村党组织进行星级评定,共评出“五星”党支部69个,“四星”或“三星”342个,“二星”46个。根据评定结果,突出问题导向,分类建立台账和问题清单,指导乡镇(街道)制定了“晋位升级”活动方案,明确了晋位措施和目标任务,并抓好督查指导,促进晋位升级。同时,把46个“二星级”党支部作为软弱涣散党组织集中进行整顿,并建立工作台账,实行县级党员领导干部联村、县直单位干部驻村、乡镇(街道)机关干部包村等办法,扎实开展软弱涣散党组织集中整顿,先后调整充实村党支部书记6名,选派乡镇机关干部担任村党支部书记4名;解决服务群众方面的问题60多个,为群众办实事好事150多件,46个软弱涣散党组织全部实现转化升级。
2.建立“农村基层组织活动周”制度,规范基层党组织生活。(牵头单位:县委组织部)
探索建立了“农村基层组织活动周”制度,明确每个农村党支部每月的第一周集中开展组织活动,组织党员开展党章党规政治理论学习、志愿联系服务群众、推进村内各项工作落实等,确保组织生活能够按时按期规范开展,搭建了党员提升能力、服务群众的有效平台,受到了广大农村党组织和党员群众广泛好评。“农村基层组织活动周”制度实施以来,全县参与的农村党员达1.6万人,运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讨论决定村内重大事项752项,党员与群众结成帮扶对子2869个,开展送温暖活动3231次,帮助困难群众解决问题4526个。
3.完善年度综合考评办法(牵头单位:县委办公室)
结合实际,对县综合目标考评办法进行了改革,综合目标考评围绕突出重点、客观公正、简便易行的原则,采取重点工作监控打分、工作目标认定打分、县领导综合评议评价的方法进行。经过实践运行,达到了减轻基层单位迎接考评的负担、体现了多劳多得的公平、突出了县委、县政府的工作导向、反映了各单位的工作成绩和工作状态的目标。主要表现以下特点:一是简化了考评程序。除了县纪委、组织部党风廉政建设、班子建设考核测评外,县综合考评领导小组没有抽调人员下乡去考评,各单位的单项目标完成情况,一律有监控单位进行打分排队,最大限度减轻了基层单位的迎检负担。二是突出了重点工作。综合目标考评加大了重点工作分值权重,乡镇(街道)、产业集聚区重点工作分值权重占50%,县直单位重点工作分值权重占40%,改变了过去干多干少一个样的状况,体现了多干多得、多劳多得。三是注重了公平与效益。乡镇(街道)、产业集聚区涉及重点工作17项,县直单位涉及重点工作12项,工作干得怎么样,全部有监控单位打分排队,和过去抽调考评组的人员相比,监控单位打分更专业、更准确、更客观。
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专项小组2016年工作总结
2016年,全县文化体制改革工作按照市委、县委改革精神,根据《县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2016年工作要点》,认真抓好落实,全面深化改革。
一、大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健全政府向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工作机制
(一)成立组织。成立浚县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充分发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领导小组作用,定期开会研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共同推动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同时,以县政府名义印发《浚县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实施方案》,有关部门要互相配合、密切合作,按照方案要求全力推进。
(二)稳步推进。按照《浚县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实施方案》要求,到2019年底,全县要规范建设集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学普及、普法教育、体育健身等功能于一体,资源充足、设备齐全、服务规范、保障有力、群众满意度较高的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共建成11个乡镇(街道)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其中,乡镇7个、街道4个),451个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其中,村439个、社区12个)。形成一套符合实际、运行良好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一扎根基层、专兼职和文化志愿者相结合、综合素质高的基层文化队伍。
(三)强化督导。将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纳入公共文化考核指标体系,对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使用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各种问题。同时,引入第三方开展公众满意度测评,对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管理和使用中群众满意度较差的地方进行通报批评,对好的做法和经验及时总结、推广。
(四)推进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工作。2016年9月,成立了浚县艺星演出有限公司,注册资金200万元,单位性质为国有文化企业,公司成立以来,文广局共投入资金80万(政府目前暂未买单)。
二、开通浚县外宣微信平台,打造新兴媒体平台
浚县外宣微信平台于2016年2月1日开工,全年编发宣传浚县现代农业、工业、文化旅游的信息200余条,现拥有粉丝1.7万。浚县外宣微信平台的开通,扩大了浚县的影响力,提升了浚县的美誉度,传播了正能量,为浚县的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司法和社会管理改革专项小组2016年工作总结
一、全面落实“两个制度”
在全县上下全面落实了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与司法机关内部人员过问案件的记录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印发了《关于进一步贯彻落实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的通知》(浚政法〔2016〕13号)文件,紧紧抓住记录、核查、通报、追责等关键环节,建立台账,强化督导,2016年没有出现领导干部和司法机关内部人员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情况发生。
二、推进矛盾多元化解
研究制定了《浚县关于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的实施意见》,在巩固完善“一评四会”矛盾调解化解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将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社会调解和村规民约、风俗习惯、行业特点等紧密联系起来,积极打造更高水平的矛调体系。印制了《矛盾纠纷调处中心排查受理情况记录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会议记录薄》、《矛盾纠纷调处中心直接调处情况记录薄》,发放到镇村手中,推进了调处工作规范化。在基层,积极吸纳老党员、老干部等“五老”人员进入调解退伍,有效加强了调解工作的实效性和公信力。卫计委、国土、工商等6个行业性调解组织认真加强调解场所和机制建设,将调解工作作为行政执法中解决矛盾的前置程序,依法及时妥善解决纠纷。今年以来,全县三级调解组织共排查出矛盾纠纷500余起,已全部化解,稳控到位。
三、完善管理服务机制
结合我县实际,建立健全了新形势下社会管理服务机制、现代警务运行机制、执法权力运行机制。一是坚持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通过抓好关键工程,提高公安机关驾驭社会治安能力。抓好一村一警工程,推进人防建设,新招录304名“一村一辅警”,全面加强基层警力,累计走访群众44500余人次,采集公安类信息845条、非公安类信息632条,排查化解矛盾纠纷748起,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163件,收集案件线索160条。抓好“天眼”工程,推进技防建设,协调县委、县政府投资2000余万元对全县技防工程升级改造,实现对全县出入口、主要路口、重点村口、重要部位的全覆盖。抓好宣传平台创新工程,推进心防建设。设立“平安浚县”微信公众号,制作二维码挂图、卡片,关注人员近万人,累计在公众号发布警情播报、防范提醒2000余条。二是坚持向科技要警力。不断贯彻战斗力倍增计划,开辟了打击犯罪、服务群众的新途径。大力推进基因组Y库建设,浚县构建家系15880个;大力推进互联网+便民服务平台建设,注册认证8万余人,超额完成目标任务;大力推进图侦技术建设,侦办侵财串并案件43串131起、协侦侵财案件87起,图侦效果明显。三是坚持规范执法。加大投入力度,推进软硬件建设,提高了公安机关执法公信力。强化执法办案中心建设,投资340万元,建成了功能全面的执法办案中心。截至目前,已在执法办案中心讯问(询问)违法犯罪嫌疑人1465人,未发生一起执法安全问题。强化执法记录仪配备使用,投资60余万元,为200多名一线执法办案民警每人配备一部执法记录仪,配备率在全市率先达到100%。
四、健全社区矫正体系
加大社区矫正工作人财物投入力度,建成了覆盖全县的社区矫正信息管理系统。一是高规格建成了县社区矫正中心。矫正中心占地2.38亩,建筑面积1100平方米,设置了教育培训室、宣告室、报到室、信息采集室、监控室、应急处理中心、心理矫治室、警务检察室、阳光之家、图书阅览室等功能设置室,2016年初投入使用,为全面推进我县社区矫正工作的提供了重要保障。二是推进社区矫正人员管理规范化。编发了《浚县社区服刑人员手册》《浚县社区矫正工作简明读本》,规范了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工作职责、纪律和依法矫正的相关程序。实行每周电话报告一次;每月集中学习一次、汇报思想两次、个别谈话一次;每季度社区走访一次、全面考评一次。三是引进管理设备和软件。结合GPS定位等技术,建立立覆盖全县的社区矫正监督平台,对社区矫正对象进行全天候手机定位、语音人像识别、越界提醒等信息化管理,切实发挥了电子围墙作用,361名矫正对象无脱管漏管现象。2016年9月28日,省司法厅在我县召开豫北片区社区矫正工作观摩会,对我县社区矫正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行政审批标准化改革专项小组2016年工作总结
按照市委、市政府总体部署,2016年以来,我县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以打造最优发展环境为目的,开展了行政审批标准化建设工作,通过行政审批标准化工作的开展,政府部门的行政效能进一步提高,服务意识进一步优化,群众满意度进一步提升,达到了预期目的。
一是印发文件,明确要求
印发了《浚县行政审批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浚政〔2016〕6号),提出了五个方面的标准化:实施项目要素的标准化、实施审批流程的标准化、实施服务方式的标准化、实施动态管理的标准化和实施监管机制的标准化;按照事项名称及编码、设立依据、适用范围、受理地点、窗口职责、工作程序、需提供的申报材料、法定时限及依据、是否收费、联系及监督电话等十个方面,对保留的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制定操作标准,并予以公示,方便群众办事,接受社会监督。
二是加强督导、稳步推进
根据工作中的实际情况和反映出来的问题,多次召开专门会议,督促指导相关部门在制定行政审批标准流程的过程中,进一步清理繁文缛节和不必要的证明,方便了群众办事。
三是措施得力、效果显著
在行政审批标准化建设工作中,我们要求各有关单位要把这项工作当成一项民心工程、廉政过程,主要领导负总责、亲自抓,切实达到得民心、惠企业、推动科学发展的目的。通过行政审批标准化建设,各单位也达到了精简审批事项,提高行政效能,优化服务水平的目的。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
我县行政审批标准化工作虽取得一定成绩,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个别单位服务意识不强,标准化程度不高,一次性告知义务做的不够到位,给群众办事造成一定困难。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提高行政效能,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三农”(城乡一体化)工作专项小组
2016年工作总结
2016年以来,县“三农”(城乡一体化)改革专项小组按照《县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2016年工作要点》、《浚县2016年重大改革事项》要求,认真履行县“三农”(城乡一体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能,组织相关单位,制定改革方案,强化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按照节点稳步推进承担改革事项,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稳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浚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工作涉及11个乡镇(街道)450个行政村,涉及农户14.9万户,59万人,耕地107.6万亩。截至12月底,确权登记颁证调查摸底、外业测绘、审核公示工作基本结束,合同签订、数据入库工作正在稳步推进,全县11个乡镇(街道)450个行政村,375个行政村完成审核公示,315个行政村完成合同签订,1个行政村完成登记簿建立和经营权证书发放,全县证书印制全部完成,省、市下达我县确权95%任务基本完成。
二、加快推进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浚县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开始于2014年初,按照上级部署和县政府要求,全县450个行政村(居委会),除去列入新农村改造及城市规划拆迁的村庄,全县应开展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的行政村为373个,宗地总数约146610宗,涵盖11个乡镇街道。截至12月底,全县确权登记的373个行政村地籍调查、底图测绘已全部完成;已报政府确认村庄283个,宗地111140宗,符合发证102142宗,位居市里前列。目前已具备验收条件,现已向上级部门提出验收申请,等待省级部门验收。
三、积极开展农村承包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2015年12月27日,经全国人大授权,浚县被确定为全国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县,成为全省9个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县之一。之后,浚县抢抓机遇,组织相关部门,攻坚克难,大胆探索,各项工作稳步推进。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浚县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方案》、《浚县农村承包地经营权抵押登记实施办法》、《浚县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物价值认定评估办法》、《浚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管理暂行办法》、《浚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操作流程》等配套文件,为试点工作开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政策依据。二是建立了农村产权评估机构,成立了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物评估小组,科学评估土地流转基准价值,出具价值评估报告,形成标准化的评估流程和框架,为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融资提供服务,确保产权流转顺畅。三是确定贷款模式和贷款操作流程,借鉴外地经验,结合浚县实际,各金融机构协调论证推出了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两种模式,即:“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模式”和“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担保增信模式”。四是积极推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程。依托农村信用社创建了“县—乡(镇)—村”三位一体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模式,营造良好的农村信用环境,促进农村信用体系与试点工作有效衔接,进一步扩大农村信贷支持力度。目前,全县已评定信用户为32500户,信用村1个,发放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27笔587万元,没有出现不良,贷款运行良好。
四、建设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搭建交易平台。为加快促进农村产权要素流动,按照省、市相关精神,浚县于2016年初启动了农村产权交易中心筹建工作,整合有关部门职能,明确农村产权交易中心职责为农村产权交易供求信息的登记与发布、咨询、合同签订及维权,维护土地所有者、承包者和经营者三方的合法权益,内设农业局、担保公司、评估公司、银行等窗口,实现“一站式”服务,目前,场所、人员已经落实,相关业务工作正在逐步开展。
五、健全扶贫工作机制,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2016年以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委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把扶贫开发工作作为“十三五”期间头等大事、第一民生工程、统揽全局的工作来抓,统一思想认识,强化组织领导,着力实施“七大”扶贫(产业、能力、整村推进、行业、项目、救助兜底和联村包户扶贫),建立健全“五大”工作机制(领导责任机制、考核机制、约束机制、贫困退出机制、脱贫成效评估机制),形成“四种”力量(领导重视是给力、部门包抓是动力、干部帮扶是合力、贫困户发展是主力),夯实包扶责任,精准扶贫各项工作扎实推进。截至12月底,全县4999户、13848贫困人口中,实现脱贫1476户、3409人,建档立卡未脱贫3523户、10439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