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浚县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计划执行情况与2018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2018年1月**日在浚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二次会议上
浚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 张成军
各位代表:
受县人民政府委托,现将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8年计划(草案)提请县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士提出意见。
一、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7年是极为不平凡的一年,一年来,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要素制约加剧的严峻形势,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在打好精准扶贫、污染防治两大攻坚战的同时,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特别是郑济高铁浚县侧站房最后敲定、大海线竣工通车、浚县郑银村镇银行挂牌开业、“百日会战”行动取得显著成效,经济社会保持良好增长态势,圆满完成县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发展动力持续增强。初步预测,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04.4亿元,同比增长8.5%,其中,一产30.8亿元,增长4.2%;二产116.2亿元,增长9.5%;三产56.6亿元,增长9.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0.5亿元,增长1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1亿元,增长13.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7.1亿元,增长12.2%。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846元,增长9.6%。各项存、贷款余额较年初分别增长9%左右、8%左右。投资持续增长。固定资产投资169.8亿元,增长16%。到位省外资金53.8亿元,实际利用境外资金9820万美元。在建项目100个,完成投资102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02.5%。3个省重点、17个市重点项目投资进度均居全市前列。54个项目开工建设,36个项目竣工投用。双创扎实推进。聆海家居入选河南省首批双创基地。全县高新技术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分别达到24、28家,谷夫食品、中翼型材通过河南省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示范企业认定。成功举办双创大赛,职业技能培训超过1万人次,发放小额贷款5020万元,新增市场主体3878户。
(二)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三次产业比由上年的17:55:28调整为15:57:28。二产占比较上年提升2个百分点,结构进一步优化。工业平稳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突破百亿元大关,实现利润25.5亿元,产销率96%,工业用电量持续增长。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28.8亿元,增长15%。绿色食品产业增加值49.1亿元、现代家居产业增加值41亿元,分别增长13.9%、15.5%,主导产业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承接产业转移项目27个,盘活标准厂房15万平方米。投入技改资金1.4亿元,完成16家企业技术改造。服务业提速发展。成功举办第九届民俗文化节。接待游客、旅游综合收入分别增长15.1%、20.2%。加大资金投入,加快业态摆放,古城历史气息更加浓郁、业态发展更具活力。建成电子商务产业园1个,电商企业达到30家,被评为省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农业生产稳中调优。粮食总产103万吨,发展优质强筋小麦13万亩。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723家、家庭农场188家、种粮大户256家,流转土地达到15万亩,成功申报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被评为全国绿色高产高效创建标兵县、全国畜牧大县、国家田园综合体试点县、全省粮食生产功能区试点县。
(三)全面改革持续深化。完成经济体制改革事项15项,有序推进25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全面完成。扎实推进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发放抵押贷款542笔、1.4亿元。成立浚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办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105笔、9.6万亩。率先实施“三十五证合一、一照一码”,方便企业登记注册。围绕“去降补”,稳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彻底取缔“地条钢”和无证水泥企业,商品住房消化周期降至15个月,认真落实企业用电、纳税等优惠政策,企业运营成本明显下降。
(四)城乡建设持续加快。平台支撑不断增强。特色商业区,遏云楼、海棠谷、东南北三个城门广场等10个项目竣工,西大街二期立面改造、东大街历史文化街区修缮等6个项目有序推进,入驻企业35家、实现营业收入4.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2.6亿元。产业集聚区,智慧园区项目建成投用,集中供热改造项目基本完成,集中供水项目稳步推进,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3亿元,主营业务收入达到370亿元、增长19.5%。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县城建成区面积22平方公里、绿地率34%。黎阳污水处理厂扩建及中水回用工程、王庄污水处理厂、第二污水处理厂正式运行,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项目基本完成。小河镇埽头、屯子镇象山等美丽乡村建设试点项目有序推进,被列为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县。郑济高铁浚县段项目全面动工,经积极争取,浚县侧站房面积由2000平方米扩大至1万平方米。大海线改扩建项目竣工通车,新建续建农村公路112.8公里,开通城市公交线路2条,建成公交候车亭62个,群众出行更加便捷。
(五)生态环境持续好转。狠抓大气污染防治。取缔“散乱污”企业226家,环保提标整改企业81家。洁净煤替代工作有序开展。“电代煤”“气代煤”工作扎实推进,惠及群众2.4万户。万元GDP能耗、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超额完成任务,PM10、PM2.5指标优于全市平均水平。加大水污染防治。持续整治城市黑臭水体,浚内河综合治理工程开工建设,关闭搬迁禁养区内畜禽养殖场26家。全面落实河长制,切实做好主要河段管理保护工作。扎实开展林业生态建设。造林1.9万亩,植树220多万株,全县森林覆盖率20.9%。
(六)民生保障持续改善。脱贫攻坚扎实推进。抓好产业扶贫、金融扶贫,做好到户增收,建好用工平台,实施扶贫项目49个,累计投入扶贫资金3630万元。7个脱贫村摘帽、3262名贫困群众稳定脱贫。人民生活持续改善。新增城镇就业8501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504人。发放低保、五保、救助等各类民政资金5652万元。基本建成保障性住房1648套、分配1728套,改造农村危房436户。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县中医院门诊医技综合楼项目顺利推进,改扩建村级卫生室25个。实施中小学、学前教育建设项目26个,浚州小学等18个项目竣工或主体完工,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创建工作顺利通过省评估验收。图书馆、文化馆搬迁在即,淇河豫剧团荣获全省戏剧大赛三项大奖。安全生产、信访稳定、社会治安形势保持平稳,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经过全县人民不懈努力,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但受长期以来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制约,运行的不确定性仍然较大,产业结构不优、发展层次不高、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不强等问题仍较为突出,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制定措施,着力加以解决。
二、2018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也是开启新时代更高品质“四个浚县”建设新征程的重要一年,全力做好2018年的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至关重要。
从外部环境看。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时代,经济已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虽然要素制约、环境趋紧等不确定性因素依然存在,但稳中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从我县情况看。经济总体保持了较好发展势头,结构进一步优化,发展动力持续提升,特别是承接产业转移取得重大突破,一批重大项目签约落地,一批闲置停置企业有效盘活,为今后发展增添了后劲。但是对照新时代、新方位、新目标、新要求,还存在诸多不平衡不充分的方面:产业结构依然不优,产业总体还处于中低端,体量小、基础弱的格局尚未根本改变;发展动能依然不足,传统产业和投资拉动还是我县的主要支撑,产业转型进展缓慢,新兴产业发展不足,创业创新良好环境尚未有效形成;城乡差别依然较大,推进城乡一体化、服务均等化、农村产业融合等方面,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特别是就业、教育、医疗、环保等方面,与人民群众的新期待还存在一定差距,都需要下大力气解决。
2018年主要经济目标预期:全县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在实际工作中争取更高质量和更高效益,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9.5%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左右;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1.4个百分点以上;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约束性指标完成市下达任务。
需要指出的是,我县将GDP确定为8%左右,一方面,是根据实现率先全面小康和新时代新要求而确定的,确保经济运行在一定区间,才能保证各项目标得以顺利实现;另一方面,为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环境治理留下空间,进一步提升经济发展质量,为未来更好更快发展创造条件。
三、2018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围绕“三大攻坚”“三项重点”“五个新体系”,重点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全力打好三大攻坚战
一是全力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切实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建立健全各方面风险防控机制,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防控金融风险。加快完善金融风险监测和信息通报制度,强化重点领域风险预警,制定金融风险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及时化解处置风险隐患。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辅助监管,综合运用行业年审、监管评级、信息披露、社会监督等手段,发挥市场作用,提高监管实效。加大非法集资处置力度,扎实做好已发案件处置和资产追缴兑付工作。加强社会公众诚信教育,优化金融生态环境。防控企业风险。加强风险企业监测预警及帮扶,积极推进银企对接互动、风险协调处置和不良贷款化解等,严厉打击恶意逃废银行债权的违法行为。引导企业强化风险意识,加强财务管控,优化债务结构,盘活企业有效资产,实现稳健有序发展。推动金融机构加大对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支持力度,加快发展普惠金融、科技金融、绿色金融,降低企业融资成本。防控政府债务风险。建立动态监测机制,对政府参与的融资平台公司债务及PPP项目、政府购买服务等行为及时预警。推动建立资本金补充机制,增强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服务能力。
二是全力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把“精准”贯穿脱贫攻坚始终,注重扶贫同扶智扶志相结合,强化资金保障、政策保障、队伍保障和制度保障,巩固脱贫成果,提高脱贫质量,确保5个贫困村摘帽,4227名贫困群众稳定脱贫。完善档案数据更新、调阅登记等制度,提升档卡数据精准度;严格落实政策宣传“五个一”,提升群众政策知晓度;组织开展“大走访”活动,提升群众满意度。以加强贫困家庭劳动力技能培训为重点推进转移就业脱贫,以完善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为重点推进产业扶持脱贫,以拓展农村低保范围为重点推进社会保障脱贫,以落实临时救助制度为重点推进特殊救助脱贫,确保贫困户持续稳定脱贫。
三是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统筹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持续推动环境质量改善。深入推进大气污染防治。突出抓好燃煤、餐饮油烟、黄标车、工业、扬尘污染等领域,完善常态化督导机制,严格执行工业企业错峰生产措施,确保完成上级下达的目标任务。有序推进“电代煤”“气代煤”,积极做好天然气供应、配电设施改造等工作。持续推进水污染防治。全面推行“河长制”,以淇河、卫河、共产主义渠等河段为重点,强力推进水环境污染治理,通过实施改道分流、筑坝截流、管网引流工程和应急生态修复、生态补水等,确保主要地表水断面稳定达标。加快实施淇河浚县段综合治理、浚内河综合治理、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工程,力争善堂镇和新镇镇污水处理厂竣工投用,积极探索建设农村污水处理示范工程,加强水生态保护,提高综合治理效率,确保消除城市黑臭水体。扎实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开展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严格重金属污染总量排控和危险废物环境监管。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推动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推广使用有机肥,减少化肥施用量,保障农产品质量和人居环境安全。
(二)着力抓好三项重点
一是着力抓好招商引资。持续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加快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新格局,确保引进亿元以上项目30个,引进省外资金55亿元。加大走出去力度。落实好二分之一工作法,广泛撒网、重点捕鱼、逐级推进,在更大范围内拜访客商、对接信息、寻求商机。做好产业转移承接工作。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同时积极寻求工业地产投资商,探索建立标准厂房资本运行新模式,加快现代家居标准厂房区建设,为更多企业落户我县创造条件。加大跟踪攻关力度。积极对接洽谈,确保鹤浚快速通道都市生态农业产业带、海王保健食品等在谈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力争再签约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对已签约项目,加大沟通力度,确保万邦物流园、北京景成定制家具产业园等超亿元项目尽快落地。
二是着力抓好项目建设。继续开展“项目攻坚年”活动,多措并举,释放投资潜力,保持项目建设良好势头,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力和持续性,确保新开工项目50个,竣工30个,投资超过110亿元。超前谋划。组织开展重大项目谋划活动,力争全年谋划项目100个以上,其中,超10亿元项目20个以上。同时,紧盯国家资金投向,做好项目储备和前期工作,争取更多项目列入上级计划的盘子。优质服务。加快联审联批,推进环保、用地等手续办理,确保国际文化旅游名城、豫能临河风电、城区集中供热等项目开工建设。完善机制。落实好项目分包、项目督导、专题研究等机制,确保业之鼎智能家居、惠兴豆制品等续建项目快速推进,早日建成投用。
三是着力抓好工业发展。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统筹抓好促创新与扩投资、优结构与提总量、促转型与稳发展等工作,努力提升工业发展质量和水平,确保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家以上,增加值增速保持在9.5%左右。扩充实体经济数量。完善企业支持政策,搭建交流沟通平台,多管齐下,培育一批小微企业,引进一批大企业,补充一批新企业,不断扩充规上企业数量。提升实体经济质量。推进产销、银企、用工、产学研对接,强化要素保障,化解存在问题,持续实施盘活停滞半停滞企业项目和闲置厂房专项行动,确保有生产能力的企业,开足马力加快生产。加快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三改一创”、关停并转、综合施策,实现更可持续、更高质量发展。
(三)加快构建五个新体系
一是加快构建现代经济新体系。以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为方向,围绕产业结构升级,努力扩规模提质量,加快构建现代经济新体系。通过努力,确保二三产业占比再提高1到2个百分点。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在“破”“立”“降”上下功夫,启动“僵尸企业”处置工作,淘汰不符合环保要求企业。积极推动20家企业技术改造,开展智能工厂和智能车间试点。落实国家、省降低税收负担政策,深入清理规范涉企收费,杜绝强制收费、过高收费行为。做强先进制造业。绿色食品产业,围绕打造千百亿级产业集群,瞄准安全、绿色、可追溯三大突破方向,加快推进浙江李子园乳饮料、海王保健食品、岐博营养剂等项目,建设全国知名的绿色食品工业强县。现代家居产业,围绕打造超百亿级产业集群,瞄准定制、智能、环保三大发展方向,加快推进现代智能家居创业孵化园、天津家居产业园等项目,建设中原现代智能家居之都。新材料、新能源和电子电器等先导产业,重点推进豫能临河风电、中如光电、汇能热电联产、恒瑞橡塑轮胎新材料、博盛达光器件等项目,推进上下衔接,完善配套,扩大规模,着力形成新的产业支撑。做大现代服务业。文化旅游,持续推进浚县古城保护与旅游发展,规划建设大运河文化带,加快古城景点陈列,优化提升“山-水-城”空间旅游体系。全力做好大伾山4A级景区复核,积极推进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创建工作,超前开展旅游精品线路设计,尽快开通旅游客运专线,积极布局“互联网+旅游”,不断提升文化旅游业服务水平,全力打造全国知名的文化旅游名城。新型物流,加快建设绿色农产品一体化物流港、现代家居物流园等专业化物流体系,开工建设万邦物流园、环科冷链物流等项目,深入实施农村物流三级节点示范园项目,完善物流配送体系,打造豫北重要的物流节点城市。健康养老,加快老年公寓医养结合等项目建设,促进健康养老产业与旅游、文化产业深度协调发展。文化创意,促进文化创意与文化旅游、文艺演出、文化娱乐和特色民间工艺融合发展,大力发展民间工艺品开发、影视拍摄等新兴产业,开工建设浚县国际文化旅游名城项目,打造经济增长新亮点。电子商务,加快省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项目建设,建成县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实现乡镇(街道)服务站全覆盖、村级服务点覆盖率30%以上,进一步增强电子商务对消费品市场的提升和带动作用。做优优质种养业。围绕“四优四化”,加快推进种养业结构调整,重构农业发展新优势,打造新时代现代农业新标杆。支持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模化发展优质强筋小麦,打造优质强筋小麦基地。开展标准园、示范园建设,抓好“三品一标”认证工作。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建设一批“全链条、全循环、高质量、高效益”的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抓好小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试点工作,积极创建全国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中国好粮油行动示范县。同时,落实好第二轮土地承包权延期政策,实施好新增千亿斤粮食田间工程、善堂和屯子土地整理等项目,不断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发展优质强筋小麦20万亩、优质果蔬3万亩、优质花生18万亩,新发展市级龙头企业9家、农民专业合作社77家、家庭农场50家。
二是加快构建现代城乡新体系。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着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百城提质工程,健全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加快构建特色鲜明、配套齐全、承载力强的现代城乡新体系。加快推进产城平台建设。围绕国家产城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工作,着力打造主题显著、要素集聚、功能完善、层级有序的产城融合平台体系。特色商业区,重点依托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品牌,加强特色塑造,启动南山街保护改造、河城公园等项目,确保东大街历史文化街区修缮、南北大街立面改造、兵役局片区历史建筑保护、关圣庙修复、古城停车场等项目如期竣工;加快业态摆放,着力打造风情四合院特色文化展示区、时尚酒吧街区、特色客栈和特色小吃体验区,吸引人气、扩大影响,力争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亿元以上,主营业务收入6亿元以上,入驻服务业企业达到50家。产业集聚区,实施产业集群、配套功能、效益效能提升行动,强化智慧园区示范带动效应,建立综合性质量检验检测平台,提高综合服务水平;加快标准化厂房建设,实现集中供热供水,进一步提升承载能力,力争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5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超过80亿元。生态文化旅游区,启动高铁片区规划编制工作,充分挖掘高铁交通枢纽区位优势,聚焦新兴产业,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积极寻求战略合作,力争鹤浚快速通道都市生态农业产业带实现招商新突破。同时,积极探索,加快推进屯子、卫贤、小河、新镇四个特色小镇发展。完善宜居配套体系。以百城提质工程为抓手,全面提升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配套水平。加快推进城区雨水、污水、燃气配套管网及城市展览馆、博物馆、集中供暖工程、城市水系、绿地系统建设,确保北华农产品批发市场建成投用。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统筹推进前毛村传统村落保护项目,积极做好美丽乡村试点工作。稳步推进迎阳铺城市垃圾处理场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启用汽车客运总站,增加城区公交线路1条,实现城乡公交无人售票一卡通。开工建设省道224内罗线、国道342日凤线改建工程,确保大海线卫贤服务区建成投用。完成7.9公里城区道路、65.5公里乡村道路建设任务。全面提高城乡宽带网络接入能力和普及水平,加快构建安全高效泛在的城乡信息网络。积极推进城乡“厕所革命”,不断补齐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健全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强化“一基本两牵动三保障”,推动户籍制度改革和居住证制度双落地,引导支持具备条件且有意愿的农业转移人口举家落户城镇。加快农村产权制度、农业经营制度、金融制度等改革与创新,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与公共服务均等化。
三是加快构建现代文化新体系。立足浚县文化资源优势,着力提升产业水平,统筹推进公共文化,挖掘浚县文化精神内核,加快构建现代文化新体系。大力发展现代文化产业。大力发展节会经济,承办好第十届民俗文化节,组织好寿庆文化周等节会活动,进一步提升品位、树立形象、打响品牌。提升古城内涵,筹划浚县非遗大舞台,做好社火、西路大平调等非遗文化活化工作,打造形式别致、内容亲和、独具特色的非遗文化品牌。吸引泥咕咕创意、社火演艺等民间艺术产业布局古城,形成各具特色的文化产业链,大力发展体验式消费,使浚县古城更具形象和内涵。培育发展文化企业,充分挖掘开发我县石雕、泥塑、柳编等民间特色文化资源,推进杨玘屯民俗文化产业园项目,培育壮大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文化企业,促进中小文化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挖掘整合儒商文化资源,修复子贡祠、端木海,保护子贡墓,策划“国际儒商文化节”,培育提升儒商文化产业。繁荣现代文化事业。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积极创建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建成186个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加快形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体制。积极开展送戏下乡、文艺精品展演等公益性活动。挖掘浚县优秀传统文化,形成一批群众喜闻乐见、广泛参与的文化精品。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提升全民文化素养。把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国民教育全过程,广泛开展“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活动,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完善道德典型选树宣传和帮扶救助机制,叫响“孝亲敬老之星、最美浚县人”品牌。推进诚信建设和志愿服务制度化,实施思想道德素质、诚信守法、文明风尚提升行动,不断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四是加快构建现代生态新体系。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决打赢环境治理攻坚战,推进绿色化发展,加快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生态新体系。构筑绿色屏障。加快实施国家储备林基地、大运河生态绿地、卫河湿地公园、紫金湖引黄入浚等项目。依托大运河文化带,推进金色水带建设。围绕三大通道、三大水系和非煤矿山,加快构建“三屏三廊多支点”生态网络体系。推进绿色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淘汰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的落后产能。推动企业清洁生产,培育环保产业,实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全面提升善堂万亩桃花园、王庄现代农业科技园等高效生态观光农业发展水平,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促进。完善生态环保体制机制。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强化“三区三线”控制,重构发展空间。完善环境应急防范体系,健全环境污染事故预警和应急机制,推进环境监测、监察标准化和环境信息化。建立健全绿色发展统计监测体系,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
五是加快构建现代治理新体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力推进脱贫攻坚,不断完善社会保障机制,大力发展社会事业,补齐民生短板、增进民生福祉,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努力扩大就业。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和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完善创业服务制度体系,健全平等就业制度。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全面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强化社会保障。全面推进医疗、城乡居民养老、工伤、生育保险扩面工作。做好低保、特困人员供养、医疗救助、临时救助、救灾救济、慈善救助等工作,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度,依法规范劳动合同签订、履行、解除、终止等行为。繁荣社会事业。加快县医院肿瘤放疗中心、协和医院、济民医院等项目建设,改善医疗供给条件,促进多元化办医,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落实分级诊疗制度,加快建设健康浚县。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支持规范民办教育,加快城北小学、宏基小学等项目建设,改善新镇、善堂一中等学校办学条件,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进青少年活动中心、公共体育场、全民健身活动中心等项目建设,完善城区公共体育健身设施,力争打造3个以上15分钟健身圈。强化住房保障。坚持正确定位,满足首套刚需、支持改善需求、遏制投机炒房,确保房地产开发市场平稳健康运行。促进中鹤生态城、建业城、东兴置业等项目建设,打造生态宜居的精品住宅小区。推进黎阳街道、卫溪街道、中鹤新城等棚改项目,稳妥开展村庄搬迁工作。创新治理体制。深入推进平安浚县建设,完善治安防控体系,严厉打击刑事犯罪,做好双拥优抚安置工作。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化重点行业、重点领域专项治理,确保不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积极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完善信访工作机制,及时预防化解各类群体性事件。巩固和提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成果,确保社会大局稳定。
各位代表!做好今年各项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将认真执行县委各项决策部署,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县政协的监督,积极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意见和建议,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为建设新时代更高品质“四个浚县”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